新华社上海10月5日电 题:开放共赢向未来——写在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30天之际
新华社记者周蕊、谢希瑶
金秋时节,浦江潮涌。再过一个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举办这一国家级展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一年一度,相聚进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企业的选择。全球共赴进博之约,书写着一个个在高水平开放中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绘就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的未来愿景。
共振:中国之诺,全球之约
从空中俯瞰,进博会举办场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外形如同一棵“四叶草”,静待着八方宾客。
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成功在上海举办,成为全球贸易史上的创举。一路走来,进博会这棵全球企业的“幸运草”不断茁壮成长,不仅年年办下去,而且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数据显示,前七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中国大市场,正在切切实实转化为全球大机遇。
进博会是一扇窗口,展现中国与世界开放融通的姿态,彰显中国与世界携手共进的胸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党委书记、副局长吴政平说,在全球经贸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办好第八届进博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今年,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综合展,吉尔吉斯斯坦首次参展;企业商业展已有来自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200多家企业确认参展,签约展览面积超36万平方米。“这充分体现出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和对进博会的热情。”吴政平说。
倒计时一个月,第八届进博会各项筹办工作进入冲刺阶段,世界正在与中国一起共迎“进博时刻”。
“明星展品”准备好了——
9月26日,第八届进博会首批展品从德国法兰克福空运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79件展品中,不少是全球或区域首发新品。
新西兰的乳制品、天然矿泉水,纽埃的国宝级椰子油……当地时间9月20日,中远海运“中远费力克斯托”轮满载新西兰与南太平洋岛国的特色展品,自新西兰奥克兰港顺利启航,预计将在10月中旬抵达上海外高桥码头。
新西兰纽仕兰乳业即将在第八届进博会上发布的纽仕兰4.0高蛋白质高钙牛初乳奶粉就是货箱中的展品之一。进博“全勤生”纽仕兰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盛文灏说,8年来,进博会见证和助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与数十家专业采购商签约,线下覆盖中国25个省份的5000多家门店。
“全球大咖”团即将亮相——
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等在内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即将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出“虹桥好声音”;大众汽车集团全球董事会将再次于今年进博会期间在上海召开,展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不完全统计显示,30多名外资企业全球高管将汇聚进博“探市场”……
欧莱雅集团首席执行官叶鸿慕满怀期待:“之前我只通过云端感受过进博会的魅力,这次将是我从法国首赴进博会,进博会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确定性,彰显了中国对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承诺。”
“首发”“首秀”蓄势待发——
进博会是全球新品首发地,更被视为前沿技术“首秀地”,今年,一系列硬核科技产品即将“登陆”。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全新一代PointMax I/O平台等多款新品,可显著提升系统通信效率和扩展灵活性;西门子医疗将带来“光子计数CT家族”全新3款亚洲首发设备,新品较传统CT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德国诺亚公司具备认知能力的家用服务机器人MiPA将亮相、加拿大可立克魔科技将全球首发面向银发族的家庭陪伴机器人ClickCopilot、法国云帆智控公司具备双臂协同30公斤负载能力的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中国首展……瞄准机器人这一未来赛道,第八届进博会也将迎来全球机器人企业集中登场。
共享:中国新动能,世界大机遇
进博会的意义不止于让“全球展品变商品”“全球展商变投资商”,更释放重要的经济信号: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脉动始终紧密联系,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在进博会,见证新秀企业初试啼声。
自主创业第一年,秘鲁Argo品牌创始人特奥·罗哈斯是第八届进博会的“头回客”。他不仅准备带来可可粉、藜麦片、咖啡豆、花生油乃至卡姆果粉等“洋土特产”,还专门准备了一套AR眼镜,“届时采购商和观众可以通过眼镜身临其境看到这些食品在田间地头的模样”。
在进博会,见证优质营商环境刷新“中国速度”。
“我们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进博会正是我们首发创新成果、洞察本土需求、深化合作共赢的关键平台。”德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皓廷说,得益于中国新药审评审批加速和公司实施的“中国关键”战略,去年进博会上展示的肺癌创新药“圣赫途”今年夏天已在中国和美国实现同步获批。
在进博会,感知“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
“进博会为跨国企业扎根中国、服务全球提供了重要机遇。”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林骁说,在过去两届进博会,企业与多方合作达成多项重要协议,其中包括对无锡、泰州、青岛生产供应基地的增资扩建。
在进博会,感受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相嵌的深度。
多年参展,汉高大中华区总裁安娜注意到,前来新材料专区的采购商们非常专业,他们往往带着明确的合作意向和采购目标而来,“我们不仅在进博会和老朋友加深合作,也通过进博会扩大‘朋友圈’”。
“进博会加速了全球创新方案在本土的落地生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鲜活实践。”安娜说,近年来,汉高持续在华加大对创新领域的投资,其投资5亿元的汉高黏合剂技术上海创新体验中心最近启用,未来这一中心将与中国合作伙伴持续共创,以创新链接中国与世界。
来“四叶草”,读懂中国,更坚定深耕中国。
数据显示,前七届进博会累计组织1100余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赴中国各地开展精准对接。
出台“稳外资20条”,制定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中国持续打出稳外资政策“组合拳”。
今年前8个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35家,同比增长14.8%。“十四五”以来,中国累计吸收外资超7000亿美元,提前半年完成目标,新设外资企业比“十三五”期间多出2.5万家,印证中国始终是全球投资强“磁场”。
共惠:新风聚能,美美与共
2018年以来,进博会不断为各方提供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透过“进博会之窗”,开放的中国让世界看到:美美与共,方能共赢。
这里有促进全球南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春风”——
全球南方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更加稳定持续的世界经济离不开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
本届进博会,不仅首次举办全球南方分论坛,支持增强全球南方经济韧性,聚焦全球南方农业可持续发展,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期间即将发布的《世界开放报告2025》还设立专章“开放助推全球南方工业化进程”,为广大南方国家在开放自主性、技术安全性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构建动态平衡提供参考发展路径,促进全球南方实现包容性增长。
这里有助力最不发达国家谋发展的“暖风”——
临近第八届进博会,距离进博会举办场所“一街之隔”的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里,阿富汗商人阿里的直播带货更加忙碌了。参展进博会多年,现在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主播,是进博会“惠世界”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进博会坚持普惠包容,架设共享发展机遇桥梁。”吴政平说,今年,在原有的免费展位支持基础上,本届进博会首次为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打造专区,推动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及53个非洲建交国的企业和产品用好“零关税”待遇,更好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助力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以实际行动践行普惠包容理念。
这里有便利全球中小企业搭乘“中国快车”的“东风”——
进博会让全球中小企业及其产品也有机会站上“大舞台”,成为大市场的“爆款”。
今年,预计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境外商协会,携1500多家中小企业组团参展,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局、意大利创新中心、秘鲁出口商协会等“新朋友”将首次参展。
本届进博会不仅打造“智慧展馆”,持续升级数字化服务平台,更好为中小企业展商提供“数字进博”服务,还首次专门推出“跨境电商甄选平台”,整合展示、交易、物流、交付等环节,打造“前展、中仓、后厂”全链路生态,助力境外中小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实现“全球好货进中国,中国消费链全球”的双赢格局。
“过去7年,借助进博会,卢旺达的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尼泊尔的羊绒等成了中国居民家中的‘新宠’。”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副执行主任多萝西·腾博说,进博会让全球更多国家的中小企业分享中国大市场机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