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与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未来投资大会”在厦门举办。作为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旗舰同期活动,本次大会以“投资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聚焦全球投资新趋势、绿色转型、数字创新与生命科学等前沿议题。围绕前沿投资合作如何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与企业司司长李楠。
记者:“未来投资大会”的核心要义是搭建平台,促进有关国际投资和科技创新。作为提出这一理念的联合国机构,贸发会议认为未来投资与过去传统投资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李楠:传统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动放缓,供应链易受干扰,投资模式日益受到供应链重组、气候转型和技术变革三股强大力量影响。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卫生安全和数字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面临着日益扩大的投资缺口。
联合国贸发会议将“未来投资大会”视为一个独特的平台,它将主权财富基金、机构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创新者团结起来,共同打造切实可行的包容性可持续投资解决方案,例如,降低新兴市场投资风险、调动私人资本推动能源转型或塑造人工智能治理等。
总的来说,未来的投资需要比过去更具可持续性、协作性和前瞻性。“未来投资大会”提供了实现这一转变的全球对话空间。
记者:贸发会议如何看待今年“未来投资大会”的主要成果?您认为这些成果将如何促进投资成为更加有力以及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李楠:本次大会正值全球投资放缓、可持续发展融资缺口扩大的关键时刻。大会取得了三项具体成果:一是推动就提高投资可预测性和透明度的政策应对措施达成共识;二是提出了调动私人资本的切实解决方案,包括通过混合融资和降低风险机制,使更多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和前沿市场等;三是加强了可再生能源和数字技术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合作。
这些成果将有助于将投资从短期、分散的模式转向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增长引擎,以支持全球能源转型、技术创新和包容性发展。
记者:在当今世界地缘政治动荡和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如何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利?您认为这些国家如何从“未来投资大会”中获益?
李楠:如今,发展中国家不仅要在全球投资领域保持一席之地,更要塑造议程,“未来投资大会”正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首先,大会内置的国家投资展示环节,使发展中国家可直接向全球投资者和主权基金展示可靠项目和政策框架。这起到了现场对接的作用——将投资促进机构、项目开发商和资本提供者聚集在同一空间,通过一对一或小组会议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
其次,贸发会议通过技术合作支持投资促进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培训和分享可持续投资促进方面的最佳实践。贸发会议的工具,例如投资咨询系列、在线投资指南和简明政策简报等,可帮助投资促进机构更好地整合投资机会、建立投资者信心并扩大其影响力。
再次,大会将金融投资峰会的定向对接与加强投资促进机构能力和全球赋能相结合,赋能发展中国家将全球资本转化为包容性、可持续的增长,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使其在全球投资格局中成为积极参与者。
记者:现如今,各项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绿色技术的发展对基础设施有相应的需求,这一需求趋势将给未来投资带来哪些机遇?
李楠:绿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投资新兴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和更具韧性的发展路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这是一个跨越式发展更清洁、更可持续的能源和生产体系的机会,同时还能吸引资本进入太阳能、风能、电池和智能电网等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
同时,必须避免过去的陷阱。这意味着要确保投资以健全的监管框架、透明的治理和长期可持续性标准为后盾,避免导致资产搁浅、过度负债或环境损害等。强有力的保障措施、通过混合融资有效分担风险,以及当地社区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对于确保这些机遇转化为包容、可持续的增长而非短期收益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