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7 06:04:51 股吧网页版
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将花落谁家?这些华人科学家你看好吗?︱科创观察员
来源:上观新闻

  2025诺贝尔化学奖将于10月8日揭晓。由于经常颁发给和生物、物理、材料等交叉的领域,诺贝尔化学奖又被人们戏称为“诺贝尔理综奖”。

【被认为“最难预测”】

  英国皇家化学会旗下的《化学世界》最近认为,今年最有可能获奖的三个方向是:单原子催化、绿色电池以及生物分子凝聚体。

  日前,知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旗下的《化学观点》,也开展了一项2025诺贝尔化学奖预测的民意调查。根据投票结果,排名前五位的科学家研究方向就横跨了无机化学、糖化学、材料化学乃至计算机科学。

  无怪乎,诺贝尔化学奖被认为“最难预测”。

【被看好的杰出华人科学家】

  既然难以预测具体领域,我们不妨关注一下被看好的杰出华人科学家。

  就在上个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成为首位获得“引文桂冠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科睿唯安为此特意在北京宣布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

张涛获得“引文桂冠奖”。大连化物所提供

  “单原子催化”是为数不多由中国人提出并具有国际广泛影响力的新概念。张涛等人于2011年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制备出首例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将催化研究推进到原子精准尺度,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如今,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引领了催化科学本身的发展,还广泛影响了能源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目前已实现万吨级规模工业化应用,为绿色化工和“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引文桂冠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自2002年设立至2024年底,已有83位获奖人最终荣获诺贝尔奖,其中13位在当年即获得诺贝尔奖,平均间隔是4.86年。

  从上述数据看,获得“引文桂冠奖”当年即拿下诺奖的概率只有15.7%。尽管从感情上我们期待早日听到中国科学家获奖的好消息,但也要学会耐心等待。

  2014年,美籍华裔科学家翁启惠获得沃尔夫化学奖,以表彰他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糖蛋白的程序化及实用化合成方面作出诸多原创性贡献。这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个重要“风向标”。

  翁启惠开创了程序化化学与酶促合成方法的先河,使得过去难以实现或无法合成的化合物成为可能,并为癌症、细菌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相关研究创造了新的机遇。

翁启惠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活动。孟雨涵摄

  今年4月,美籍华裔科学家刘如谦因在基因编辑领域的贡献获得“科学突破奖”。这是目前全球奖金额最高的科学奖项,每个单项奖的奖金为300万美元。他开发了两项强大且广泛使用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纠正导致患者患上遗传疾病的DNA突变,且副作用更小。

  刘如谦曾被评为《自然》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学人物。而在更早的时候,当他还是一名本科生时,就写下了一篇令他的导师、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艾里亚斯·詹姆斯·科里难忘的毕业论文:“简直无可挑剔,不需要任何编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