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总结过去五年、为未来五年做好战略规划,是各市场主体正在推进的工作。
寿险公司下一个五年,着力点和目标怎么定?近期,中型寿险公司长城人寿对外透露了要点,从中可见寿险行业在低利率周期下经营思路变化的一些信号。
新周期、新趋势、新发展
“这两年,我们可以感受到寿险行业比较艰难,因为我们经济在一个动能转换的时期。如果观察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欧美等地,在它们的经济转换过程中,恰好是保险行业改革发展的时期。”长城人寿总经理王玉改在展望新的五年时表示。
成立于2005年的长城人寿今年迎来了其“四五战略”最后一年,明年将开启“五五战略”。王玉改在介绍公司“五五战略”时,先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讲起,并用三个词展望:新周期、新趋势、新发展。
她分析,宏观经济从追求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周期,保险业去年9月迎来的第三份“国十条”核心围绕着防风险、强监管和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也迎来新的发展趋势。
王玉改提到,主要海外国家和地区的寿险市场从原有的人海战术转向精英化,产品结构从储蓄性转向保障和储蓄并重,都发生在其经济转换时期。
国内保险业如何展望未来前景?她表示,从世界市场经验看,有两点可以看到:一方面,瑞再的研究表明,人均GDP在1万美元到4万美元之间的时候,恰好是保险行业高速成长时期。另一方面,过往欧美发达国家进入低利率时期时,保险尤其是寿险依然呈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由此,国内寿险业目前正处在行业深度调整期,发展前景依然光明。
未来五年不简单定义规模目标
谈及未来五年的战略规划,长城人寿管理层表示,需要顺应趋势,从原有的单纯追求速度,转向追求效益和规模、价值。
长城人寿董事长白力表示,该公司的保费收入、资产规模、净资产等指标近年取得了较快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抓住了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隐患。未来,转向质量和效益、追求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顺应国家整体战略要求和保险业第三份“国十条”的要求,也是自身必须要选择的迈进方向。
白力表示,考虑到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制定“五五战略”规划时按照新发展理念,不再是简单定义公司未来五年达到什么样的资产规模、收益、净资产等,而更多考虑回归保险本原,回归到人身险怎样服务客户、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而去做文章,“我们将在新周期打造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王玉改介绍,在“五五战略”规划里,长城人寿希望继续坚守“GREAT”战略:Guarded,保持经营安全以及一定的经营弹性;Root,回归本原;Engine,加强精细化管理,以创新作为引擎驱动发展;Aligning,服务国家战略,服务股东;Transformation,经营模式、管理模式的改革。
据介绍,长城人寿将推动“燧新工程”,涉及安全、变革、客户、数智等四方面内容。其中提到,要在资本约束下,实现资产端、负债端、资负合作,产生内涵式资本。同时,希望通过经营模式变革,从以利差为主,转向利差、费差、死差“三差”均对利润有贡献。
聚焦家庭风险保障
目前,长城人寿总资产超1500亿元,净资产接近百亿元,年保费收入在200多亿元,属于中型寿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是该公司屡被问及的问题。
白力介绍,长城人寿的重点是回到客户需求,围绕家庭风险保障服务商的定位,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据悉,长城人寿在“四五战略”发展期间提出“C2F”(Customer to Family)策略,努力从服务个人向服务家庭转变。2023年和2025年,其先后发布两份中国家庭风险保障体系白皮书,希望用理论研究成果来支撑实践转型。
客户对于家庭风险保障的接受度如何?王玉改介绍,从近五年的两次调研以及实践过程看,市场需求侧的客户对于家庭风险保障概念的接受度没有问题。其中,从实践效果看,目前长城人寿的家庭保险客户的保费占比,在个险渠道已超50%,在银保渠道超30%。
“以客户为中心不光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真正把客户的需求摆放出来,以一个家庭的需求作为切入点,来考虑如何满足家庭无论是健康、生命、养老,还是财富保值增值、传承等的一系列需求,我们提供相应的产品。”白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