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不仅是国人的“超级黄金周”,也是“老外”们玩起劲、买得欢、逛个够的假期。
带着空行李箱来到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将最新潮的智能眼镜、中国耳机等电子产品“拿下”,满载而归;带着文化探索的心情走进潮汕地区,品味英歌舞的铿锵与工夫茶的香蕴,体验浓厚而地道的广东“节味”。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记者实探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与潮汕民俗文化博览会,看到了不少“老外”,他们在广东过节也挺“有滋有味”。
淘货华强北:“打包”带走
10月1日下午3点,华强北电子市场热闹非凡。顾客的询价声、商家在计算器敲下价格的“啪嗒”声、打包胶带的“嘶啦”声充斥着每一个角落,沸腾的声浪、攒动的人潮,展现着“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火热。
记者来到华强北电子世界第二店看到,在熙熙攘攘的“淘货”人群中,有不少来自欧美、日韩、南亚、南非的“老外”身影。在他们中,有专门从事电子产品国际贸易的采购商,有科技产品爱好者,也有来到深圳旅游的普通旅客,而此刻,他们共同的目标,就是在这里淘到最新、最酷、最具性价比的电子产品。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挑选电子产品。林铭溱摄
近年来,华强北已逐渐成为不少“老外”来深圳的“必打卡点”。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上半年,华强北商圈日均客流量已达75万人次,同比增长50%;其中外籍人士超过7000人次。
在琳琅满目的商品货架上,吸引外国顾客驻足的主要有高科技产品、电子数码产品和小家电。
假期期间,不少商家摆出了“智能眼镜”这一充满科技感的产品。在一家主营智能眼镜的商铺里,一名来自意大利的顾客正俯身凑近“一米柜台”上的模型,体验试用“AR眼镜”。
商家向记者介绍,“AR眼镜”是最新推出的产品,不同于需要借助手机软件可视化的“AI眼镜”,对话转文字、实时翻译等画面均能够在佩戴上“AR眼镜”后浮现在眼前。在体验过“AR眼镜”的功能后,这名意大利顾客招来了与他同行的伙伴,邀请他共同体验这一“科技震撼”。
“我们是从南非来采购耳机的,一到深圳就来了华强北,在这里,我们可以买到价格便宜、质量好的中国耳机。”两名来自南非的采购商告诉记者,他们带来了两个空的行李箱,这两个行李箱都准备拿来“装货”。
记者跟随他们来到了一家售卖耳机的商店,他们熟练地挑出了几款最畅销的中国品牌耳机,又试用了骨传导耳机、翻译耳机等几样“新款”,在同老板进行一轮价格磋商后,他们把“拿下”的批量耳机装进两个空行李箱,满载而归。

外国游客在华强北挑选电子产品。林铭溱摄
“在国庆期间,我们的生意特别好,也有很多外国游客来买一些小商品作为中国行的手信。”在华强北经营小家电商店的何女士告诉记者,按摩仪、小风扇、小型蓝牙音响等均受到外国旅客的喜爱。交谈间隙,一位来自阿拉伯的旅客进入商店,他告诉记者:“这里的产品种类很丰富,外观轻便可爱,我准备买几台小风扇回国送给家人和朋友。”
为了接住国际客流,华强北商户使出了“十八般武艺”。除了为商品加上双语标识、学习简单英文、用计算器上的数字与外国顾客交流之外,记者注意到,许多商户还“就地取材”,用自己售卖的AI翻译机向外国顾客介绍更多商品细节。
同时,华强北电子世界还推出了“橙马甲”服务,为外国顾客提供双语服务、导航指引等,也为华强北成为“无界街区”增添助力。

华强北电子世界的“橙马甲”服务。林铭溱摄
潮汕赏非遗:沉浸其中
英歌舞队的“头槌”一声怒吼,骤雨般的锣鼓从场心炸开,一排排“好汉”随着鼓点叩击舞棒,奔腾而出。他们面画梁山英雄脸谱,身着黑底赤纹的短打武服,束袖绑腿,衣襟在疾转时猎猎生风,襟角绣着的金线在灯光照耀下甩出凌厉的光。
台下,热爱舞蹈的加拿大观众卡里“挪不开眼”,“英歌舞和舞狮表演太震撼了!演员们还教了我怎么跟着鼓点走步伐,怎么灵活舞动狮头,不只教会我技巧,还告诉我每个动作中所蕴含的驱邪、消灾等含义。”

潮汕民俗文化博览会上的英歌舞表演,林铭溱摄
10月1日至10月7日,华夏民俗文化周暨潮汕民俗文化博览会于汕头举办,英歌舞、舞狮、潮剧等民俗巡游每日轮番上演,剪纸、嵌瓷、陶瓷微书等非遗手工作品同时展出,牛肉丸、狮头鹅等“潮汕味道”汇聚于此。
除此之外,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汕头文旅以“向海邀月,进‘汕’尽美”为核心主题,策划组织了小公园机器人英歌舞秀、陈慈簧故居“侨宅英歌”、中秋潮俗烧塔赏月会等多场文旅活动。
“这几天里,我几乎每天都在接触潮汕民俗文化,潮汕浓厚的过节氛围吸引了我。”卡里告诉记者,在这个国庆黄金周,他选择留在汕头感受这里的文化魅力。

卡里观赏潮汕非遗。林铭溱摄
在卡里所体验的诸多潮汕非遗中,最让他难忘的是潮汕工夫茶,沉浸式的饮茶体验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卡里有了“归属感”。
“在加拿大,人们的‘咖啡时光’大多不过十分钟的功夫,但在潮汕,喝工夫茶要慢慢来,大家慢慢斟茶,互相递杯,每一个动作都很讲究。”卡里回忆,在汕头,无论去到哪里,当地人总会热情地邀他“喝杯茶”。“当他们对我说‘来食茶’,其实也是邀请我融入潮汕文化,在和大家边喝茶边聊天的时候,我感觉我和这里有了更深度的链接。”

卡里品尝潮汕工夫茶。林铭溱摄
“当地人告诉我,潮汕人远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方经商,但不管走多远,中秋都会回家团聚,所以这里的中秋比很多地方都热闹。”除了在精心布置的展会上体验潮汕非遗民俗,卡里还挖掘出了非遗文旅的“小众路线”。
卡里告诉记者,他将前往汕头澄海的隆都镇度过一个“潮式”中秋节。“隆都镇是一座以制作手工竹编灯笼闻名的小镇,我会在那里继续体验做灯笼、吃月饼、‘拜月娘’等潮汕民俗,我充满期待。”
作者:林铭溱杨子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