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黄涛潘頔林琳毛易媛李燕)每年体检报告到手,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对着“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等术语瑟瑟发抖,也有人对体检抱着走过场的心态。那么体检项目到底能否查出问题呢?本期大楚名医科普联合武汉多家医院,带您了解体检能帮我们的健康做些什么。
B超筛查有盲区,肝癌联检保平安
近日,42岁的张先生体检B超正常,三个月后却被确诊肝癌,直呼“B超不靠谱”。其实,这并非B超“犯错”,而是它有自己的“盲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为大家揭秘。
该院健康医学科主治医师臧若诗表示,B超检查肝脏,便捷、无创、无辐射还便宜,但它不是“万能眼”。就像手电筒有照不到的地方,B超对肝脏一些位置“刁钻”的病灶,比如靠近膈肌的右叶顶部、肝脏边缘、被肋骨遮挡或肠气干扰的区域,以及“隐形”的早期高分化肝癌、背景“嘈杂”的肝硬化或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中的小肿瘤,都可能“视而不见”,出现“假阴性”。
哪些人容易中招肝癌呢?副主任医师魏磊表示,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大量饮酒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可得小心了。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仅靠B超筛查可不够。权威指南推荐“腹部B超 + 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筛查”,一个看形态,一个查功能,能大大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要是B超发现可疑结节,或者AFP持续升高但B超正常,别犹豫,赶紧去做增强CT或MRI,让肝癌“现出原形”。
所以,高危人群可别因一次B超“正常”就放松警惕,联合检测、定期复查才是守护“小心肝”的正确姿势!
触诊彩超辨结节,甲状腺检测需精准
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不少人慌了神,检查方式咋选?触诊还是彩超?别急,湖北省直属机关医院(湖北省康复医院)健康医学部主任叶艺来支招!
叶艺表示,触诊就像医生的“手探器”,能感知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明显结节及质地软硬,但只能揪出“大块头”(通常>1cm)或位置表浅的结节,微小或深部的结节容易“溜走”。
彩超则能清晰呈现甲状腺结构,发现毫米级结节,还能评估形态、边界等特征,判断良恶性风险,是甲状腺结节检查的“首选担当”。尤其触诊有异常但性质不明、结节小(40岁、有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等),若超声正常但有可疑症状,别犹豫,赶紧做CT、MRI等检查“精准定位”,则可让胰腺肿瘤无处遁形。
妇科检查存误区,科学体检护健康
34岁的聂女士因去年HPV阴性,今年想跳过妇科检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健康管理中心负责人蔡鸿宁医生指出,不少女性在体检项目选择上存在误解。
误区一:超声检查是妇科检查“万能钥匙”?超声虽能清晰显示子宫、卵巢状况,发现肌瘤、囊肿,但诊断阴道炎、宫颈炎得靠白带常规,判断宫颈癌前病变要靠妇科检查和TCT。完整妇科检查应是“妇科内诊 + 宫颈细胞学检查+超声”的组合。
误区二:HPV阴性就能和宫颈癌说“拜拜”?99%以上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有关,但还有1%左右与之不相关。而且HPV通过性接触传播,“阴性”不等于“终身免疫”。权威指南建议,即便HPV阴性,也要定期筛查,TCT联合HPV筛查才最安全。
科学的妇科体检是健康“守护神”。记住,超声不能替代内诊和宫颈检查,HPV阴性也不是永久“免癌金牌”。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体检计划,才是对自己健康负责!
体检异常莫要慌,胃肠镜检测来“排雷”
体检后一头雾水,不知是否该做胃肠镜?武汉市第六医院消化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肖丹“划重点”。
肖丹表示,如果体检发现大便潜血阳性、胃蛋白酶原异常、贫血,或者肿瘤标志物CEA、CA19 - 9升高,还有黑便、便血、不明原因消瘦这些“危险信号”,那就别犹豫,胃肠镜赶紧安排上,给消化道来个“大检查”。
另外,40岁以上普通风险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以及长期吸烟、重度饮酒、排便习惯改变的朋友,胃肠镜也是常规“打卡项”。
总之,体检不是走过场,而是用科学手段给身体“拍X光片”。与其在朋友圈转发“养生秘籍”,不如花半天时间做个精准筛查——毕竟,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KPI”!
【责任编辑:班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