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李薇
9月24日,浙江可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可胜技术”)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虽然该公司过去三年收入和利润逐年快速增长,但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大幅放缓。同时,公司还存在产品结构极为单一、客户集中度畸高、毛利率持续下滑等风险。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超过三成,减值风险较严峻。
可胜技术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熔盐储能光热发电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塔式光热发电与熔盐储能的技术研究、装备研制与工程化应用,深度聚焦光热发电及多能互补发电业务,并布局以熔盐储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应用领域。
可胜技术已掌握从聚光、集热、储热到发电的全流程塔式光热发电核心技术,并建立起光热发电全产业链。同时,可胜技术开发了一整套高温熔盐储能解决方案,形成了一系列涵盖工艺包设计、关键设备集成、工程设计及建设管理、系统调试及运维等专有技术。
2021年至2024年,可胜技术为中国11座光热电站提供了聚光集热系统,这些系统是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最关键的子系统,总设计装机容量达1,250MW。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11年至2014年期间,按项目总设计装机容量与项目数量计,该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7.9%与55.0%。
产品结构单一,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大幅放缓
经营业绩层面,2022-2024年,可胜技术的收入从2085万元飙升至21.8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24.64%;净利润分别为-9125.9万元、2.48亿元及5.40亿元,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自2023年起该公司扭亏为盈,2024年同比大幅增长117.48%。
2025年上半年,可胜技术的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总收入为9.81亿元,同比增长31.61%;净利润为2.33亿元,同比增长13.24%。
可胜技术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聚光集热系统及其他核心子系统及建设咨询、运维技术指导及其他技术服务,定价主要透过招标程序及成本加成考量厘定,其中成本加成因素涵盖合同范围、里程碑时程表及保修责任。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可胜技术销售聚光集热系统及其他核心子系统的收入分别占当期总收入的99.6%、95%及99%,产品结构极为单一。
此外,可胜技术2023年出售多家联营公司的收益占当期净利润的六成左右,反映盈利能力有一定“水分”。
客户集中度接近100%,应收账款显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可胜技术的客户集中度极高,对主要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风险。报告期内,公司来自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总收入的99.9%、99.9%、88.5%及99.9%,除2024年外均高度逼近100%,其中来自单一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约占93.3%、84.8%、22.3%及28.5%。
随着收入快速增长,可胜技术的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也水涨船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合计10.29亿元,占期末总资产的33.62%。
同时,合同资产与应收账款比例发生较大变化,合同资产由2024年末的5.91亿元增长至6.68亿元,占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金额的比例由59.40%增长至67.41%。
报告期内,可胜技术分别录得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亏损1843.5万元、2647.4万元、2318.5万元、2253.9万元,合同资产减值亏损1398.2万元、1963.2万元、2043.3万元及2913.1万元。其中,合同资产减值亏损增速显著快于贸易应收款项。
生产高度依赖外包,成本上涨盈利能力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可胜技术采用轻资产模式,专注于核心技术输出和系统设备组装供应等高附加值环节,同时甄选符合资质的外协厂商,根据公司的设计方案和技术参数要求进行零部件的委外生产,包括用于定日镜的高质量反射玻璃和钢金属部件。
依赖大量外包生产的模式可能会使公司面临供应链协调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和运营风险,从而可能影响项目执行和财务表现。
此外,反射玻璃或熔盐价格的大幅上涨可能会抬高可胜技术的生产成本,挤压利润空间。可胜技术2023年的毛利率为36.1%,随后于2024年下降至31.7%,2025年上半年虽回升至31.9%,但2024年同期为35.4%,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的盈利能力呈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