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派发“大红包”。
今年前9月,超2900只基金产品宣布分红,累计分红金额超18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从类型上看,债券型基金仍是分红主力,总分红规模超千亿元,占比近65%。此外,指数基金的分红超300亿元,占权益类基金分红总额的超八成。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分红激增是政策引导、股市回暖和基金公司产品策略创新的综合结果。未来,公募基金分红增长态势或仍将持续。
年内基金分红超1800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2908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基金产品宣布分红,累计分红总额超1800亿元,达1830.47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466只、1415.29亿元相比,数量和金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92%、29.34%。

从单只产品分红金额来看,今年以来,有459只公募基金分红超1亿元,其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分红金额达83.94亿元,暂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分红金额分别为55.58亿元、55.54亿元。嘉实沪深300ETF、中银丰和定期开放、南方中证500ETF、国泰纳斯达克100、华夏鼎丰等分红金额在10亿~25亿元区间不等。
分红次数最多的是西部利得央企优选A/C,年内分红达14次。紧随其后的是西部利得量化优选一年持有A/C、湘财鑫睿C,年内分红均达11次。此外,湘财鑫睿A、合煦智远嘉悦利率债A、同泰恒利纯债A、工银中债1-3年国开行A等40多只产品年内分红均超9次。
从基金公司来看,今年以来,博时基金旗下分红产品最多,有超130只产品实施了分红。排在第二位的易方达基金有近百只产品实施了分红。紧随其后的是广发基金、招商基金,年内分别有超90只、超80只产品实施了分红。此外,汇添富、嘉实、富国等多家基金公司分红产品数量也位居前列。
对于年内基金分红总额大幅提升,沪上一位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认为,一是受到政策引导的推动,引导行业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考核机制优化以及薪酬调整等措施,促使基金公司通过分红来增强投资者回报,优化分红结构。二是2025年以来,A股市场的震荡上行推动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增长,债券基金也累积了较多可供分配利润。同时,随着多项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政策逐步落地,上市公司分红更稳定,这些都为基金分红奠定了坚实的收益基础。三是基金公司积极进行策略调整与产品创新,部分指数基金还推出“季度分红”“月度分红”等强制机制吸引新资金流入。
债基、ETF产品仍是分红“主力军”
从基金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依然是分红的“主力军”。今年前9月,债券型基金分红金额合计为1189.72亿元,在全部基金分红总额中占比近65%,其中,中长期纯债基金占“大头”,分红总额达1014.28亿元。
“2025年以来,虽然债券市场一波三折,但债券基金前期累积了较多可供分配利润,具备较强的分红能力。而且债基持有人中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对分红的需求较强,希望通过基金分红来实现资金调配和税务优化,这也促使债券基金更多地进行分红。另外,债券基金分红金额较大可能隐含部分基金经理对短期债券市场的谨慎态度。”上述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谈道。
在今年以来的这波分红浪潮中,指数基金也是分红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权益类基金的合计分红金额达到382.50亿元,其中,指数基金的分红总额为314.65亿元,占权益类基金分红总额的超八成。
部分热门品类的指数基金分红尤为“慷慨”。例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等规模较大的“老牌”宽基ETF产品分红金额居前;南方中证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泰柏瑞红利ETF等一些热门宽基以及主题ETF产品分红力度同样可观。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股票指数整体上行,带动了ETF资产净值的增长,从而提升了基金的可分配收益,为分红奠定了坚实基础。多项鼓励分红政策的陆续落地,基金公司在盈利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提高分红频率和金额来增强投资者信心和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此外,许多ETF在产品设计上就强调“分红”属性,通过精选高分红或具有良好分红记录的股票构成投资组合,从而实现较高的分红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