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吃点啥——广东丰收特产赏味
弹牙的鲜货、肥美的海产、香甜的水果……这个国庆长假,让味蕾带路,奔赴南粤大地的丰收盛宴!山野田间瀚海里,时令风物,每一口都是家乡的味道,更是“百千万工程”绘就下的丰饶。
南方都市报、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与你一起寻味,国庆吃点啥?看这里!
秋光漫过东源的丘陵,船塘镇的板栗园里,又是一年丰收季。河源市东源板栗,这颗有着三千年种植历史的“中华名果”,正以粉糯香甜的滋味,走入千家万户的节庆餐桌。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东源板栗种植规模稳步增长,产业链条日趋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县鲜栗产量约1.98万吨,产值达3.52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农金果”。
东源板栗种植历史悠久,当地素有“广东板栗之乡”的美誉。产地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孕育出的板栗被誉为“栗中极品”,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粤字号”农业品牌,品牌价值高达37.8亿元。
东源人对板栗的“偏爱”,藏在对自然的珍视里。作为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这里春夏湿热同步、秋季光温互补,土壤有机质丰沛,恰好契合东源板栗“喜光喜温”的天性。从选种到采收,东源人遵循着自然的节奏让每颗栗果都沉淀出纯粹的香甜。
不仅如此,东源县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与品牌建设,推动板栗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现代化迈进。2023年,东源县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农业总产值连续两年实现高速增长,板栗产业也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如今的东源板栗,早已不是“小特产”,而是撑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东源建成全省最大板栗生产基地,船塘镇作为广东首个板栗专业镇,6万亩挂果板栗树形成了43公里的“板栗种植圈”。目前,全县拥有多家板栗加工企业,推动板栗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了从“小特产”向“大产业”的跨越。
板栗不仅是东源的特色农产品,更是当地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庆家宴上的东源板栗从不会让人失望。板栗焖土鸭、板栗水蒸鸡、板栗烧猪脚、板栗慕斯蛋糕……一道道以板栗为主角的美食令人回味无穷。这颗栗果,既能当“硬菜主角”,也能做“甜品配角”,用最本真的滋味征服着每个人的味蕾。
现在,东源板栗的甜香早已飘进千家万户。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东源人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的见证,正以岭南特色的鲜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