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神州大地车流如织,市场红红火火,商圈景区人气正旺,各地假日消费活力十足。
“双节”相遇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国庆假期重叠中秋佳节,带来了月饼消费旺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的月饼集市,用油纸包裹的黄庄酥皮月饼深受食客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低糖”“低脂”“特色口味”等成为今年月饼市场的主要卖点。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黄庄村月饼企业负责人朱营超告诉记者,“我们研发了年轻人喜爱的口味,杨枝甘露,还有牛奶咖啡,红豆咖啡等。老人爱吃的像木糖醇系列的,还有药食同源的,像大枣核桃,深受老年人的喜爱,轻油、轻糖。”
与此同时,“双节”叠加,高涨的出游热情在假期的欢乐时光中加速转化为消费增长活力。
在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博物馆,文创区成为游客热门打卡点;在上海崇明,郊野乡村嘉年华满足游客多元消费需求;在广西桂林,民族特色风情为游客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
根据交通运输部分析预测,中秋、国庆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平均每天大概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左右。
业态升级点燃消费活力
“双节”期间,各地文旅主体坚持场景创新与内容升级,推出商文旅体展多元消费场景,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在广东,位于广州的正佳广场、云门NEWPARK等商业载体突破以往的购物中心模式,为消费者们创造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赢得市场青睐。

国庆假期,广州市正佳广场通过特色装饰迎接市民和游客进场消费。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摄
据介绍,目前,正佳集团自营的业态已经有10个主题场馆、2个主题展区和2条主题街区。“近年来,我们也非常注意新业态的引入,尤其是二次元业态、潮玩类、IP类,客流拉动作用比较明显。”广州市正佳集团新媒体及品牌发展部总监雷婉倩告诉记者。

国庆假期,游客在广州市正佳广场观看乐队演出。新华社记者王瑞平摄
除了商圈消费转型升级,夜间文旅消费业态也不断激活中国假日消费的新动力。
在河北,数百辆餐车浩浩荡荡驶入正定小商品夜市,构成霓虹闪烁、人声鼎沸的“美食天堂”;在天津,“海河之夜”灯光秀成为天津城市夜间经济的活力引擎;在湖北咸宁,音乐节与非遗文创市集在夜间商业街同步开启,形成“视听+消费”的双重吸引力……
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经济”正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和品质化的方向升级。

10月3日晚,游客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茶花泉景区观看烟花。新华社发(胡攀学摄)
随着“跟着赛事去旅行”深入发展,“一场赛事多日消费”成为新风尚。今年国庆假期,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精彩纷呈,推动文商旅体深度融合。
2025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赛于国庆假期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园举行。凭借票根,球迷可在近1000家WTT合作餐饮门店享受专属优惠。同时,北京石景山区也推出票根主题活动,球迷可享受200余家商户的优惠活动。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日,WTT中国大满贯赛门票收入达8700万元,同比增长52.6%,带动首钢园区累计消费超3000万元;赛事官方特许文创产品销售总额已超270万元,同比增长127%,超过去年全渠道销售总额的两倍。

政策加力助推市场热力
供需升级,政策加力。国庆假期,各地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助推市场热力全开。1200万元“喀什盛惠·乐购夏季”电子消费券持续发力,点燃消费热情;天津各金融机构开展各具特色的消费金融活动,叠加惠民措施,助力假日消费市场蓬勃发展;浙江余杭文旅与飞猪旅行政企合作,联合打造“微度假”品牌活动,预计将吸引杭州周边及长三角地区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国庆假期文旅消费超亿元……

10月1日,市民在2025第46届中国(福州)国际汽车博览会现场观看车商的促销活动。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
各地假日经济的蓬勃气象,透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也映照出中国经济强大韧性与活力。

10月4日,在天津市滨海新区一影城,观众与电影海报合影。新华社发(杜鹏辉摄)

10月3日,游客在河北省唐山市唐山宴美食街品尝小吃。新华社发(梁志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