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内“十一”假期,全球大宗商品市场被金属板块“霸榜”。
从黄金突破4000美元每盎司,到铜供应紧张,再到有色金属的全线飙升,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宏观、产业与地缘多重力量共振驱动的“金属狂欢潮”。
“节后国内市场开盘或能延续涨势,”交易人士分析称,但也需关注节后国内地产、家电等传统需求的边际变化;以及美联储等宏观政策的后续走向。若传统需求超预期走弱,或美联储政策出现降息节奏放缓,金属价格或面临高位震荡压力。另外,部分投机资金或在价格急涨阶段选择获利了结,有可能引发金价短线回调。
贵金属:黄金再创历史新高,白银补涨
10月8日,现货黄金价格首次突破4000美元,最高触及每盎司4040.4美元,年内上涨1413美元,累计涨幅超53%。同时,COMEX黄金期货价格最高触及4063.4美元/盎司,截至发稿,纽约期金涨幅收窄至1.4%左右,报4061美元/盎司,年初至今涨超47%。
黄金在国内“十一”长假期间的爆发式拉升,一方面缘于美国政府“停摆”引发的避险情绪升温,包括非农在内的重要经济数据未能按时公布,叠加地缘冲突和全球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全球央行继续增持黄金,“去美元化”叙事进一步强化避险需求。
受黄金带动,白银出现补涨行情。截至10月8日,伦敦现货白银最高触及48.93美元,刷新近14年新高,COMEX白银主力亦刷13年来新高;现货铂金同步上涨,最高触及1669美元/盎司,NYMEX铂金期货触及1696美元/盎司。
沪上一位贵金属分析师对记者称,白银同时具备金融与工业双重属性,在光伏、新能源等绿色需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价格弹性明显高于黄金,短期仍有望继续领涨贵金属板块。
资金面上,截至10月6日,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持仓已经回到1000吨上方至1013.16吨;全球最大白银ETF—iShares持仓亦达到15311.1吨。
央行购金热情也继续为金价上涨提供重要支撑。国内市场上,中国央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中国黄金储备7406万盎司,为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8月末黄金储备报7402万盎司。
供应端扰动,有色金属掀起涨潮
比贵金属涨势更猛的是有色金属。
截至10月3日当周,LME锡、钴分别暴涨8.7%、4.9%,国内长假期间(10月1日—8日),LME铜、LME锌、LME铝同步收高,分别累计上涨3.38%、4.25%、2.91%。
整体看来,供给收缩是核心导火索。
“近期锡和钴的资源供给端均受到冲击,”中信证券最新研报称,印尼关闭非法锡矿并封堵走私通道;刚果(金)正式开始向钴的配额制过渡。以钴为代表的能源金属价格飙升,可能意味着各国资源安全自主意识的扩散。
铝、镍同步受供应端扰动。假期伦镍围绕15400美元/吨徘徊,价格重心有所上移。南华期货分析,假期期间,外盘镍价整体偏强,主要受印尼政策不确定性推升风险溢价。节后内盘或随外盘高开但续涨动能有限,呈震荡偏强格局。
伦铝10月7日收2742美元/吨,美国铝业巨头10月6日火灾或致停产至明年,海外供应骤减助铝价突破2700美元,短期维持偏强运行。
此外,铜的涨势同样由“矿端意外”点燃。
假期期间(10月1日~10月8日),LME铜价强势上涨,于10月3日突破10500美元/吨重要压力位,并于10月6日创出近一年高点,目前维持在10700美元上下窄幅波动。COMEX美精铜跟随上涨,涨幅4.92%。
南华期货分析,全球铜矿供应干扰频繁是市场焦点。节前印度尼西亚Grasberg铜矿事故对今明两年的全球供应预期急剧收紧。此外,智利等地的铜矿也出现减产事件,共同加剧了铜精矿供应偏紧的局面。供应紧张已传导至冶炼环节,加工费处于低位,部分国内炼企因亏损计划在10月进行检修,预计精炼铜产量将环比下滑。
美银美林上调2026—2027年铜价重心,其中2026年铜价预期从每吨10188美元上调至11313美元,2027年预期进一步上调至13500美元/吨。
高盛在周一表示,将2026年铜价预估从之前的每吨10000美元上调至10500美元,理由是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供应中断、美国降息以及美元持续贬值。高盛称,仍预计全球铜市场将在本世纪末转为供不应求,这应会提升铜价从2028年起维持在11000美元上方。高盛维持2027年铜价预估在每吨10750美元不变。
国内市场上,一德期货分析,市场对全球铜矿供应的担忧,预计供应端四季度更趋紧张。沪铜方面,在国际铜价大涨带动下,沪铜节后开盘或将高开,今年四季度有望上探84000元/吨附近。高铜价下现货升水恐将继续转贴水。此外,美国降息周期利好与铜矿供应中长期趋紧担忧,仍将主导铜价中长期走势。
中信证券分析,电力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让铜被视为新时代的石油,而全球铜矿平均品位的下滑以及相关资本开支长期不足,带来长期供需紧平衡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