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叠加的8天超长假期,餐饮消费热度一路飙升,“团圆餐”与“味蕾游”实现激情碰撞。据商务部监测数据,假期前4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3%。
“A279号请用餐!”——傍晚六点的北京合生汇,叫号声穿透人群,电子屏上显示前方还有158桌在等待。服务员为排队顾客送上免费酸梅汤,门口等位的年轻人一边玩着店家提供的跳棋,一边刷着手机查看预计等待时间……国庆节中秋节“双节”期间,这样的场景在北京各大商圈不断上演,排队等位的长龙成了假日期间京城最熟悉的风景。
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假期数据显示,8天假期,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95.1亿元;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5966.8万人次,同比增长13.9%。假期前4天,天津市商务局监测的179家样本餐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额3851.3万元,同比增长28.6%。据成都市商务局监测数据,10月1日至7日,全市17家重点餐饮企业合计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增长7.3%。
家庭出游、亲友聚餐需求叠加,堂食人数增多的同时也带动地方菜飘香四方。抖音平台上,亲子餐团购销售额环比增长99%,多人套餐环比增长51%。其中,徽菜、云贵菜表现尤为亮眼,销售额环比增幅均超过120%。美团预订数据显示,假期餐厅预订量同比增幅均在200%左右,梭子蟹、大闸蟹、桂花等时令食材纷纷登上中秋餐桌,上新时令食材的餐饮门店数同比增长145%。
此外,“双节”期间餐饮呈现新趋势。一是凭借移动通讯优势,异地消费活动增长。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今年中秋餐厅预订用户中,异地消费者占比同比增长30%。成都老字号餐厅陈麻婆豆腐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秋当天的座位国庆节就预订满了,其中也有外地游客来我们家体验成都特色美食、看川剧变脸表演。”
二是美食消费热潮涌向城市深处。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本地生活餐饮行业订单量同比增长150%,大量藏在街头巷尾的“烟火小店”迎来客流高峰。“游客从‘寻味大城市’转变为‘美食小城游’,从‘走马观花’转变为‘深度旅游’,众多美食小城榜单流量大幅增长。”美团餐饮研究院研究员张译表示。
三是“团圆”这一文化内涵得到彰显。通过与地方特色美食深度融合,主打家庭聚餐场景,成为中秋节与家人相聚的温馨之选。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名字带有“团圆”的餐厅城市排名中,重庆数量居首,温州、益阳、南阳等地紧随其后。从导航热度来看,佛山、北京、无锡、哈尔滨等地“团圆”餐厅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