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10月8日讯(记者余健)日前,位于包头市的内蒙古华电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业天然气掺烧绿氢示范项目在当地多家公司成功落地,为该市工业领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新动能。
“掺氢后天然气的燃烧效率显著提升,尾气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含量也明显下降。”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王新宇说。目前,公司已与包头5家重卡物流企业、12家化工企业签订了直供协议,并与5家燃气公司签订了燃气掺绿氢协议,联合多家企业打造东胜兴旺煤矿至华电河西电厂等5条运输线路,运营氢能重卡110多辆。
在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的大唐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科技示范项目现场,碱性电解水制氢生产的绿色氢气通过缓冲加压后全部送往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替代原有煤制灰氢,用于生产甲醇和聚丙烯。
“今年4月以来,我们依托一体化能量管控平台打通了经济性绿氢制取的上下游技术壁垒,新能源发电端与制氢端正式开始联动调试,实现了风光波动制氢与传统煤化工的耦合示范。”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宾说,截至目前,绿氢厂区已连续运行超过3600小时,产出合格高纯绿氢超过1450万标准立方米,实现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85万吨。
近年来,内蒙古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的比较优势,把发展绿氢产业作为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利用、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促进绿氢“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绿氢项目7个,今年前7月,绿电直连模式下的绿氢产量达4100吨,居全国领先地位。
“这些年,我们的绿氢产业政策体系不断优化,绿氢项目建设运营持续提速,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应用场景也在进一步拓展。”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副局长胡成东说,下一步,内蒙古将重点在绿氢产业支持政策、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统筹谋划,打造绿氢产业先行区,大力推动氢能产业试点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