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9 11:00:10 股吧网页版
“换马甲”违规炒股红线不能碰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证监会发布多则行政处罚决定书,对4名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作出严厉处罚。其中,最大罚没金额高达1.59亿元,并实施5年证券市场禁入。

  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是个老问题。身处市场最前线,手握信息优势,本应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却利用职务之便违规炒股,破坏了市场公平公正规则,损害了其他参与者的普遍利益,其危害不言而喻。对于证券从业人员不得买卖股票,证券法早有明确规定,此次的天价罚单,再次清晰划出证券从业人员的行为底线,敲响了规范执业的警钟。

  法律明令禁止,监管重拳出击,但总有人明知故犯,究其原因,内部管控的缺位、自我约束的缺乏、守法意识的淡薄等,都是违规炒股乱象屡禁不止的重要缘由。部分从业者不甘于“守着内幕消息过着穷日子”,抱有侥幸心理,借用他人账户、通过层层嵌套的马甲身份入市炒股,试图大捞一笔。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还需找准点、把好脉,对症下药、靶向治本。

  严威慑才能管得住。监管执法的刚性是资本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根本所在。近年来,监管部门坚持“零容忍”,对违规炒股的打击追溯历史更久、追责处罚更严。未来应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炼就火眼金睛,提升精准发现能力,让隐蔽违规交易无所遁形。另一方面要抽丝剥茧、一追到底,重点关注违规炒股的背后是否存在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行为,一旦发现涉嫌犯罪的,应移尽移、当捕则捕、该诉则诉,以严惩重罚使从业者心生畏惧,不敢越雷池半步。

  明规矩才可促发展。证券从业人员违规炒股时有发生,反映出部分券商内控管理仍有漏洞。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证券公司还应压实主体责任,稳内控、防风险、促合规、强专业,持续完善内部监测、自查自纠及问责机制,对投行、资管、自营等关键岗位员工实施重点监督,严格控制其可获取的信息范围,防止有人因获悉了不该获悉的独家消息而心生贪念。通过健全完善的内部管控体系,在从业人员与股票交易之间筑起一道坚实的隔离墙,从物理空间和操作流程上切断违规交易的可能性,让想伸手的人无从下手。

  有自律方能利长远。证券从业人员置身信息前沿,坐拥专业优势,这种优越和便利是职业所赋予的,也该用于提升执业水平,而不是变成个人牟利的工具。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提高认知: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直接关系着市场的公平公正、关系着普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违规炒股不仅是在砸自己的饭碗,也是在毁行业的声誉,损市场的根基。要摒弃侥幸心理,拒绝非法诱惑,时刻绷紧守法合规的弦,让讲规矩、守诚信成为一种行动自觉,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

  一个稳定活跃的资本市场,归根结底要靠包括证券从业人员在内的参与各方共同呵护。唯有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才能夯实市场稳的基础、激发活的动能,护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行稳致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