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据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披露,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IPO审核状态从“已受理”变更为“中止”,原因均为IPO申请文件中记录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两家银行IPO审核年内第二次按下暂停键。

2025年以来,广州银行、顺德农商行相继撤回IPO申请,广东地区当前排队上市的城农商行仅剩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两家,两家银行均经历了漫长的上市“候场”。
早在2008年,东莞银行首次递交IPO材料,开启A股上市之路;2012年,该行IPO进入“落实反馈意见”阶段,后未完成预披露,于2014年被终止审查。
2018年,东莞银行IPO辅导备案登记再次获受理,该行重新迈出上市步伐。2023年随着注册制全面实施,该行IPO申请“平移”至深交所,但在2024年至今,已连续四次因财务资料过期被中止审核。
南海农商行IPO自2018年辅导备案登记受理,至今同样已等待七年之久。
近年来,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业绩双双承压。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东莞银行实现营收49.7亿元,同比下滑8.02%;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1.4%。南海农商行业绩压力更为显著,营收32.8亿元,同比下降8.2%;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滑14.2%。
从招股书披露信息看,资本补充成为两家银行坚持IPO的重要动因。东莞银行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上市旨在“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
据wind数据,东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5年初的9.31%降至6月末的9.24%,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0.31%微升至10.4%,资本充足率从13.93%降至13.74%;南海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从年初16.15%降至14.9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13.52%降至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