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生成
湖北日报评论员周磊
这几年,短剧一度被视为影视界的新宠。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网络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373.9亿元,预计2027年有望达到1000亿元。巨大的市场蛋糕吸引了不少人纷纷入场。
短剧火了,梦想“燃”了,骗子也来了。“日薪5000元,急招‘霸总爹’!”这类充满诱惑的短剧群演招募信息,在社交平台上并不少见。类似“日薪300元”“无需经验,时间自由”“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群演招募信息层出不穷,吸引了不少希望体验演艺生活或兼职挣钱的普通人。短剧的火热,点燃了许多普通人的“演员梦”,却也让不少人跌入了一场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低门槛、高回报”群演市场,背后实则陷阱重重。有人还没见到剧组,就先被索要数千元培训费;有人交钱后才发现,所谓“保底戏约”暗藏繁琐流程、退款无门;更有女性求职者遭遇“试镜”骚扰。即便真的进组,超时工作、克扣薪资、管理混乱等问题也相当普遍。
这背后,不只是几匹“害群之马”在搅局,更折射出短剧行业的粗放生长和监管的滞后。短剧来钱快、周期短、用人需求大,许多人怀揣“一夜爆红”“轻松赚钱”的梦想涌进来。骗子们恰恰看中了他们对行业规则不了解、维权意识弱的短板,先用“低门槛、高回报”吸引,再用“专业培训”“签约保底”的话术制造信任假象。到了最后,梦想沦为泡影,圆梦变成噩梦。
尤其令人忧心的是,这类乱象已经开始“精准围猎”中老年人、大学生、待业青年等群体。他们或渴望舞台、或需要兼职、或向往光影,却被套上“高价培训”“付费跑腿”的枷锁。除了受害者权益受损外,长远来看还会伤害短剧行业的形象。
梦想不该被明码标价,热情不该被肆意收割。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演艺中介机构和短剧拍摄运营的监管,设立清晰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虚假招聘、违规收费、克扣报酬甚至性骚扰等行为严查严打。那些怀揣演员梦的人也应该保持头脑清醒,警惕那些让你“先交钱”的“机会”,谨慎看待“轻松高薪”的许诺。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