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0 00:02:31 股吧网页版
涨涨涨!双节哪个省份是“人气王”?吸金超600亿是它们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期正式收官。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这一数据展现了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强劲表现。

  从地方层面来看,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截至发稿前,已有20个省份公布了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文旅“成绩单”,多地游客接待量、游客花费/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河南以超过80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成为人气最旺的省份;游客花费/旅游收入方面,江苏最高。在上述两项指标中,广东均位居第二,对比三年以来同期旅游情况,无论是人气还是财气,今年广东均创下新高。在人均游客花费方面,新疆则以1346.5元的人均消费高居榜首。

  豫粤苏游客数量居前三

  宁夏增长最快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形成连续八天的超长假期,各地开启“人从众”模式。在接待游客人次方面,河南以8136.3万人次成为“人气王”,其次是广东、江苏等地,游客接待总量分别高达6517.6万人次、6075.15万人次。

  但就游客增长幅度而言,宁夏旅游数据增速表现最为亮眼,全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683.1万人次,较去年国庆假期增长38.5%。其次是黑龙江、西藏、江苏、福建等地,分别为29.47%、27.63%、24.48%、21.40%。相比之下,因受到大部分地区大部分时段连续降雨的直接影响,接待游客总量最高的河南反而增幅最低,仅有1.81%。

图片

  江苏广东“双节”旅游收入超600亿元

  黑龙江宁夏增速超30%

  多地人气爆棚的同时,文旅消费也热力十足。在已公开国庆中秋旅游数据的省份中,共有19个实现了游客花费/旅游收入正向增长。江苏、广东位居全国前列,均超过6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3%、14.20%。

  就游客花费/旅游收入的增幅而言,黑龙江、宁夏成为“显眼包”,增幅均超过30%;西藏、湖南、江苏、福建等地旅游消费也很给力,游客花费/旅游收入的增长幅度也都超过20%。

图片

  今年国庆中秋

  广东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创新高

  纵向比较来看,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多地旅游情况相较往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广东为例,与2023年、2024年相比,今年国庆中秋广东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创下新高。10月1日—8日,广东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国庆假期七天增长11.5%(以下对比均按此口径);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增长14.2%。对比2024年同期数据(游客数量增速6.2%、旅游收入增速8.9%),今年这两项指标的增速明显加快,显示广东消费活力进一步增强。

图片

  四地游客人均消费超千元

  新疆最多

  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根据游客接待量、游客花费/旅游收入估算,新疆、北京、湖南、江苏人均花费均超过千元。

  在游客人均花费方面,新疆以1346.5元居于首位,高出黑龙江(约425.6元)超3倍。北京、湖南、江苏等地紧随其后,国庆假期期间游客人均花费分别为1261.3元、1257.9元、1061.6元。

图片

  入境游表现亮眼

  广深成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城市Top5

  入境游市场同样表现亮眼。据统计,仅假期前五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量就超过50万人次,同比增长13.2%,出入境“两车北上”车流量达7.2万辆次,同比增长25%,出入境车流总量超11万辆次,位居全国各口岸第一。

  随着免签政策效能的持续释放,也涌入了更多“国际流量”。自9月15日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以来,白云边检站已查验俄罗斯籍旅客超1.3万人次,其中免签入境超4800人次,占同期俄罗斯籍入境人员约66%。

  去哪儿数据显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从数据来看,最受外国朋友欢迎的国内城市Top10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深圳、杭州、厦门、青岛、海口、沈阳。

图片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