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四季度首个A股交易日,市场以关键性点位突破和整体强势表现喜迎“开门红”。其中,上证指数突破3900点整数关,上涨1.32%,报收于3933.97点,创下自2015年8月18日以来十年收盘新高。其他主要指数也同步走强,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报收于13725.56点、3261.82点、1539.08点,涨幅分别为1.47%、0.73%、2.93%。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上证指数时隔十年站上3900点,既是A股市场自身运行活力的直观体现,也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向好、发展韧性不断增强的有力印证。从历史规律来看,资本市场的稳定向好与宏观经济的长期繁荣始终紧密联动——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本面支撑,而资本市场通过直接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又能反哺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展望未来,随着各项稳经济、促发展政策的持续落地见效,以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不断推进,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这也将为A股市场拓宽长期发展空间,助力市场行稳致远。
首日市场呈现普涨格局
从当日盘面来看,超七成申万一级行业板块飘红。其中,有色金属板块全天涨幅超7%,成为绝对领涨主线;钢铁、煤炭板块涨幅均突破3%,周期赛道崛起,市场赚钱效应凸显。
资金流向数据进一步印证市场的活跃程度。截至10月9日收盘,沪深两市成交额达到2.67万亿元,较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明显放量。从个股表现来看,5436只A股中,上涨个股数量超3100只,占比近六成,市场整体做多氛围浓厚。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股的强势领涨成为盘面一大亮点,不仅进一步放大了市场赚钱效应,更凸显出资金对成长赛道的青睐。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10月9日A股前十大涨幅个股中,有8只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半导体设备、人工智能、新能源材料等领域。这一数据清晰表明,科技等高成长属性领域成为当前资金布局的核心方向之一。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庆中秋假期后,A股市场迎来上涨,“科技牛”的行情特征愈发清晰。这与我国当前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创新持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的宏观背景高度契合。
A股长期走强符合宏观大逻辑
资本市场作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长期走势始终与经济发展趋势同频共振。A股四季度实现“开门红”,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直接印证,得益于宏观经济稳健向好、政策精准发力、资金积极入场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深度共振。
从宏观经济基本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凸显,成为A股市场的“压舱石”。今年以来,尽管面临诸多外部挑战,但我国通过一系列稳增长、促转型政策,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外贸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倾斜。这些积极变化不仅为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提供了支撑,也为资本市场长期向好夯实了基础。
政策层面的精准赋能,进一步为市场注入信心。一方面,稳经济政策持续落地见效,从减税降费为企业纾困,到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政策导向清晰指向经济转型关键赛道;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措施既提升了市场活跃度与包容性,也让更多优质科技企业获得资本支持,形成“政策支持—企业成长—市场走强”的正向循环。
此外,对于维护市场稳定、引导长期资金入市等方面的政策表态,也有效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资金面的积极变化,则为行情上涨提供了直接动力。从国内来看,随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资产配置向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明显;从国际来看,摩根士丹利近日称,今年9月份,净流入中国股市的外资反弹至46亿美元,创下自2024年11月份以来单月最高。资金的持续流入,体现了全球投资者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前景的认可。
在宏观经济、政策、资金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四季度A股市场有望保持稳健运行态势。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长期看,受益于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反内卷”政策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A股有望长期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