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香港是内地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重要始发地。香港特区政府组建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以下简称“出海专班”)于10月6日正式启动,这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年《施政报告》提出的重点举措之一。该出海专班由香港投资推广署(以下简称“香港投资署”)、香港贸易发展局(以下简称“香港贸发局”)及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共同组成一站式平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援有意拓展海外业务的内地企业,利用香港作为平台推动业务出海。
香港新设专班:支援内地企业接轨世界、拓展全球
出海专班是提升香港“引进来、走出去”平台功能的重要举措。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内地企业出海发展,特别是在全球南方布局供应链和产业链,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它们壮大发展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把握这一波的发展机遇,香港成立出海专班,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更全面、更大力度的支援。例如,将推动内地银行在香港设立区域总部以支持内地企业拓展东南亚和中东等地区市场、提供税务宽减以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推动碳排放核算服务等。
香港特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表示,越来越多优秀的内地企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而香港正能担当企业出海的“启航点”。出海专班协调跨局、跨部门、跨机构、跨界别的资源和工作,构建一个一站式、快捷的出海支援平台。丘应桦进一步解释称,出海专班将注重实效,并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支援方案,包括税务、法律、融资、检测及验证、ESG(环境、社会及管治)、知识产权保障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
南都N视频记者获悉,为推进有关工作,出海专班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讨论工作策略及计划,并举办第一项大型推广活动,以宣传相关工作。香港投资署将负责协调出海专班的工作,与各相关政策局、部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驻内地办事处、专业协会、业界合作伙伴等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更多内地企业以香港为起点,接轨世界、拓展全球。
把握全球南方发展机遇,打造出海基地
全球南方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供应链拓展的潜在商机,香港可以发挥在国际经贸领域的长处,协助内地企业拓展南方机遇。在出海专班启动仪式上,陈茂波特别提到,全球南方新兴经济体正在快速增长,需要优质的企业、产品、技术与服务。内地企业通过其科创实力、强大的产能和崭新的解决方案,利用香港进行业务出海,可以服务这些国家的需要。
丘应桦也表示,随着国家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多优秀的内地企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全球南方、“一带一路”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这些企业不只需要资金,更需要合适的策略和海外网络,以及一个能够提供信心与保障的出海基地。
中国香港与全球南方国家的交往也日益频繁,除了中东和东盟国家外,近日的官方交流也拓展到一些中美洲国家和非洲国家。在10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见了率团赴中国香港访问的多米尼克总理罗斯福·斯凯里特会面,就共同关注的议题交流意见。李家超表示,特区政府会进一步拓展包括多米尼克在内的新兴市场,同时吸引更多企业利用香港平台“走出去”。他期望,香港与多米尼克开拓更多合作空间,增进两地贸易和商业往来。而在10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与卢旺达政府签署了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
国际重点企业牵手香港:带来共22000个高质量职位
10月9日,香港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举办第五批重点企业签约仪式。本次共有18家企业签约,包括3家全球十大医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罗氏(Roche)、默克(Merck)。另外还包括内地社交媒体公司“小红书”,以及来自美国的文创企业阜博集团(Vobile)等。其他企业还包括自动驾驶企业、微电子企业、Web3.0技术企业等。
香港特区政府透露,随着本批企业加入,引进办的重点企业伙伴总数正式突破100家。这些重点企业合共预计为香港带来约600亿港元投资,并创造约22000个就业职位,为经济注入动能。陈茂波在致辞中表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增长机遇,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他也透露,一些在本次签约的重点生物医药企业已经与香港的医学院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的临床实验机构开展长期合作。
●记者观察
出海难免风浪急,启航还需领航人
企业做大做强,拓展海外市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对于有志于拓展海外业务的企业来说,全球南方国家的市场前景值得期待。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外贸发展龙头区域之一,对于国际新兴市场的关注也十分密切。企业在内地的经营环境与海外的经营环境有显著的差异,贸易环境的风险、规则衔接的差异、商业文化的区隔等,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下的特区,其营商环境可以与国际“无缝”接轨,对于内地企业出海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安全启航点。
具体说来,香港的高端第三产业积累了丰富的营商经验,银行、会计师行、律师行、咨询师事务所等机构林立,通过特区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可以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更加方便的一站式服务或专业意见,一方面夯实企业自身业务的硬实力,另一方面完善企业对接海外市场的软实力。企业也可以利用好香港国际化的市场环境进行业务试水,如果遇到难以预计的潜在问题或风险,则可以及时查缺补漏,为未来布局国际市场做好演练。
类似的逻辑不仅适用于“走出去”,也适用于“引进来”。香港和粤港澳大湾区兄弟城市的协同,可以让国际企业逐步建立进入内地市场的信心。以医药产业为例,医药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推动创新药物注册、运用大数据支援市场准入及公共医疗政策,并深化与香港本地科研机构及大学的合作。此外,“港澳药械通”等政策,也有利于为药械产品提供更好的市场条件。这些都是大湾区内的独特制度优势,可以赋能企业业务在香港与内地稳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