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上了微博热搜。
根据网购平台,在大疆京东自营旗舰店看到,大疆确实有多款产品即将降价,涉及户外电源、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无线麦克风、无人机、扫地机器人。
针对旗下多款明星产品降价数百元,大疆方面回应媒体称:本次价格调整是为“双十一”推出的常规促销安排。为帮助消费者提前了解价格信息、更好地规划购买决策,已通过相关渠道对此次调整进行了预告说明。
大疆产品降价背后,是例行促销,还是“以价换量”的策略?当“保值”神话破灭,大疆用大幅降价把品牌溢价撕成折价券,也撕开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裂缝。
多款旗舰产品直降千元
大疆京东自营旗舰店显示,大疆双11活动10月9日开始,以上优惠的期限是10月9日0点~10月14日24点。
这意味着,2025年10月9日,大疆正式启动双11购物节促销活动,旗下多款产品迎来大幅优惠,涵盖无人机、云台相机、运动相机、手机稳定器、无线麦克风、扫地机器人及户外电源等多个品类。
根据官方旗舰店信息,大疆户外电源Power1000V2直降900元,Power500降价500元;云台相机Pocket3最高优惠900元;运动相机Action4降幅达1129元;手机稳定器Mobile7P降价200元;扫地机器人ROMO最高减免300元;无线麦克风MIC2优惠幅度达800元;Mini系列航拍无人机中,Mini4K型号最高降价1300元,Mini4Pro降幅达1478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疆在多平台已经预告降价。近日,京东、淘宝等平台的大疆官方店铺预告,包括明星产品Osmo Pocket3在内的多款产品,于10月9日至14日降价。京东平台显示,大疆Osmo Pocket3标准套装降价700元,从3499元降至2799元;大疆Osmo Pocket3全能套装降价900元,从4499元降至3599元。
大疆此次多系列产品降价的消息,使得一些刚刚购买了大疆即将降价产品的消费者,在购物平台、社交媒体上维权,争取退差价。
大疆官方随后以“双十一”常规促销为由解释,称线上线下退换货政策不同导致部分消费者退差价维权
这背后关于线上线下的差异问题,是由于线上平台与线下经销商渠道在运营模式、成本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品牌方要实行完全统一的退换货与价保策略,有现实难度。是消费电子及零售行业的共性情况。
估值波动下降
大疆创新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大疆已经成为了一家全球明星“独角兽”企业。
天眼查数据显示,大疆创新在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完成了5次融资,融资金额多的达7500万美元,少的也在数千万美元。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中国、远瞻资本、麦星投资、中恒星光、新天域资本、AccelPartners等。
就在2018年4月的新一轮融资中,大疆创新共收到近一百家投资机构的保证金与竞价认购申请,认购金额总和超出原计划的30倍,融资规模为10亿美元,整体估值达143亿美元。

来源:天眼查截图
在2019年,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时,大疆便凭借1000亿元的估值荣登榜单第15名的高位。到了发布《2023全球独角兽榜》时,大疆的估值更是攀升至1250亿元的高度。
不过,进入2024年后,大疆的估值却有所缩水,其在《2024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的估值降至800亿元,相较上年缩水了450亿元,排名也从上一年的第20名下滑到了第40名。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大疆估值840亿元,在榜单中位居第49位。
作为非上市公司,大疆并不需要定期向外界公开自己的财务业绩。根据部分媒体援引大疆2018年的融资材料,2015年至2017年,大疆的营收从59.8亿元一路增长至175.7亿元,其净利润则从14.2亿元跃升至43亿元。
另据全国工商联去年9月发布的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大疆在2022年斩获301.4亿元的营收。
据公开资料,2024年公司全年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35%;净利润达120.56亿元。在核心业务方面,消费级无人机仍为收入主要来源,全球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持续领跑行业。不过,随着核心用户群体趋于饱和,该板块增速有所放缓。
随着大疆的崛起,还成功造就了多位身价不菲的亿万富豪。在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上,来自大疆的汪滔、陆地、谢嘉分别以500亿元、170亿元、145亿元的财富赫然在列。
不过,在《2024胡润百富榜》中,前述几人的财富相较去年均有所下滑。其中,汪滔的财富降至350亿元,相较上年减少150亿元。而陆地和谢嘉的财富也出现不同程度地缩水,分别减少50亿元、45亿元降至120亿元、1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大疆内部也曾发生腐败问题。2019年1月17日,大疆创新内部发布反腐败公告。公告称,2018年,因内部腐败问题,大疆预计损失超过10亿元,而大疆正在进行内部反腐整顿,目前已有45人被查处。研发、采购、销售、行政、设计、工厂多个部门都涉及其中。
网传人事变动
今年6月~8月之间,网上有报道称,大疆前销售副总裁袁栋及其麾下核心员工张博已于去年年中先后离职,大疆销售部门近期内部大调整,部门负责人郑哲、拉美地区负责人XiranHuang已于近期离职。此外,销售部门还有许多员工因合同到期而陆续离职,这一批人大都是在2019年至2020年前后加入大疆的。
8月14日,针对网络流传“大疆销售部门大调整,多名负责人离职”的消息,大疆公司回应称,相关报道存在严重事实性偏差,内容未经核实,也未与公司进行任何信息确认。
尽管公司已经回应,但管理层变动疑云仍增添不确定性。
早在2020年,大疆就曾对销售与市场团队进行过结构性优化,深圳总部销售团队从180人缩减至60人。
创始人汪滔早在2016年“无人机收入200亿元见顶”的预言虽被打破,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焦虑愈发迫切。
短期看,价格调整或能提振销量,但长期依赖降价无异于饮鸩止渴。对于这位无人机巨头而言,破局的关键不在价格刀刃的锋利度,而在于三大命题的解答:如何打破核心技术天花板,如何在跨界中找到真正的增长极,如何在封闭与开放之间重建生态优势。
2025年的低空经济浪潮已至,当Skydio押注AI、道通拥抱开源、影石跨界天空,大疆若不能快速厘清战略重心,补齐供应链与用户体验短板,其“霸主光环”或将在多重风险的侵蚀下逐渐黯淡。毕竟,在技术迭代加速的科技行业,没有永远的领航者,只有持续进化的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