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不是孤立的产业风口,而是镇江经开区深耕航空航天十余年结出的产业硕果。”近日,镇江高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俊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结合镇江经开区的产业积淀,系统阐述了公司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投资逻辑与布局思路。
作为扎根镇江经开区的国有投资平台,镇江高新创投不仅依托区域航空航天产业基础构建起差异化投资优势,更以“耐心资本”为内核,在复合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助力低空经济产业链从“基础扎实”迈向“自主可控”。
产业筑基:
从航空航天到低空经济的顺势延伸
“镇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布局,并非跟风而动,而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延伸。”谈及投资起点,李俊强的话语中透着对区域产业脉络的深刻理解。早在2008年,镇江经开区便前瞻性布局航空航天产业,围绕中国商飞C919的产业链配套需求,逐步构建起从原材料到核心部件的产业体系。如今,C919中15%的零部件、50%以上的复合材料、90%以上的内饰件均出自镇江经开区,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在李俊强看来,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是“源”与“流”的关系。“航空航天产业积累的技术、人才与供应链,正是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依托这一优势,镇江高新创投的投资布局精准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在复合材料端,投资企业航天海鹰已成为C919机身结构件及无人机复合材料的核心供应商,其研发的新能源车载电池包用701产品,已成功切入主流新能源电池企业供应链;在核心部件端,通过战略投资航材股份,深度参与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同时与北京航材院在航空材料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填补区域产业技术空白。
值得关注的是,华东地区硬件条件最优的通航机场落地镇江,为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关键硬件保障。“我们的投资从不脱离产业土壤。”李俊强表示,镇江高新创投始终围绕区域产业定位开展布局,而镇江经开区的核心角色,便是低空经济的“生产制造中心”。相较于其他地区侧重应用场景开发,镇江凭借十余年积累的生产制造能力,在无人机结构件、低空飞行器核心部件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制造基石”。
如何平衡短期收益考核与产业长期投入,是李俊强常被问及的问题。“我们的定位不是纯粹的财务投资者,而是产业投资方。”他解释道,国资监管部门针对不同产业特性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对航空航天这类长周期产业,考核重点更侧重产业带动效应、技术突破成果与就业贡献,而非短期财务回报。这种考核机制的灵活性,为镇江高新创投的“耐心投资”提供了保障。以航材股份为例,公司作为战略投资方参与其上市配售,虽短期收益有限,但通过深度合作,成功将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研发技术引入镇江,带动区域内3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国有资本的使命,是在商业价值与产业价值间找到平衡点,既要确保资金安全,也要扛起推动产业升级的责任。”他说。
投资逻辑:
做“耐心资本” 聚焦国产替代主线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是长周期产业,需要资本有坐‘冷板凳’的耐心。”谈及国有创投的定位,李俊强给出了清晰答案。自2010年成立以来,镇江高新创投管理资产规模已达25亿元,其中对航天海鹰的投资跨度超十年——从企业发起设立时的股东,到陪伴其成长为C919核心供应商,再到助力其布局无人机与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国有资本对产业的长期陪伴。
这种“耐心”,源于对产业规律的尊重。李俊强表示,低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落到“商业应用可行性”上,而成本控制与国产替代是关键。“过去,C919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受外部环境影响,供应链稳定性面临挑战。”他以航天海鹰为例,目前企业已启动国产复合材料试用,通过反复测试调整,逐步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为C919及低空飞行器的原材料自主可控做好技术储备,“这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整个产业链‘腰杆硬起来’的必经之路。”
基于此,镇江高新创投将国产替代作为核心投资主线。“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广阔,预计将形成万亿级市场。”李俊强透露,公司正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能为低空经济生产制造端提供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如无人机吨级载荷货运设备研发企业,目前已在海岛运输场景实现商业落地;二是在复合材料、精密加工等领域具备国产替代能力的技术型企业,通过资本赋能,推动其与镇江经开区的产业生态深度融合。同时,公司严格规避资本市场热点炒作,坚持“不追风口,不凑热闹”,始终将资金投向与区域产业优势紧密相关的领域,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为产业链补链强链贡献力量。
生态共筑:
政企协同打造产业链“强磁场”
“低空经济的发展,不是一家机构、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需要政企协同形成合力。”李俊强认为,地方政府在产业生态构建中扮演着“指挥者”角色,而国有创投则是连接政策与市场的“桥梁”。目前,镇江已出台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规划,经开区配套推出针对性扶持政策——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框架下,创新推出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关键资质奖励等举措,对企业取得TC证、PC证等标志性资质的,给予对等金额扶持;同时依托江苏省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等特色专业,为产业储备专业人才,形成“政策+资本+人才”的协同支撑体系。
在长三角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镇江的产业定位更加清晰。“长三角是先进制造业中心,既有深厚的制造基础,又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李俊强表示,镇江将持续强化“生产制造中心”的核心职能,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形成“制造+应用”的互补格局。目前,镇江通航机场已开通至浙江建德、安徽黄山的低空旅游与货运航线,1小时的航程较传统陆路运输缩短3小时至4小时,大幅提升了旅游出行效率与货物运输及时性;未来还将进一步联动长三角城市群,拓展无人机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高效流动。
对于未来,李俊强充满信心:“2025年中国航空航天产业规模有望达2.8万亿元,低空经济将成为重要增长极。”镇江高新创投将继续聚焦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的生产制造端,一方面推动航天海鹰等现有投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计划3至5年内实现上市,实现产业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持续引进低轨道卫星、无人机核心部件等领域的优质项目,依托镇江的产业优势为企业赋能,提供厂房配套、供应链对接、政策申报等全流程服务,最终形成“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我们的目标,是让镇江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的‘强磁场’。”李俊强表示,镇江高新创投将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为核心,以耐心资本陪伴产业成长,助力中国低空经济从“产业链完整”迈向“价值链高端”,在低空经济的蓝海中,以资本为笔,以产业为纸,书写国有创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