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1 01:56:26 股吧网页版
绿色甲醇确定性增强,全球市场将迎亿吨级需求
来源:OFweek

  绿醇或不再是欧盟独角戏。

  2023年以来,绿色甲醇赛道企业布局明显提速,其中央企及上市公司依托技术或资源优势积极入局。这些企业集中发力的背后,本质是对绿色甲醇在能源转型中长期价值的认可与看好。

  今年10月中旬,国际海事组织(IMO)打造“全球航运碳税体系”的草案即将进行最终投票表决,这将进一步带来船运领域绿色甲醇的确定性。

  能景研究认为,当前由欧洲船运政策领域带来的绿色甲醇发展,已成破竹之势,在政策及市场驱动下,全球将迎短期千吨级需求、长期亿吨级需求。

  01

  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绿醇亿吨级市场更加确定

  绿色甲醇热潮的兴起,最先由航运业的需求拉动起来 —— 从政策导向到市场实际需求,航运业的一系列变化,为绿色甲醇打开了初期发展空间。

  一方面,全球减碳政策之下,航运业展开自我革新。

  欧盟率先推出强制性政策,一是在2024年正式将航运业纳入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二是在2025年奖惩政策《FuelEU Maritime》正式生效,超出碳排强度标准的部分油耗,将面临最高2400欧元/吨的罚款——构成了双轨并行的监管体系。

  随后各国开始跟进,依托国际海事组织(IMO)开始打造全球航运“碳税”体系。2025年4月,各国投票批准《防止船舶污染公约》附则VI修正案草案——IMO净零排放框架,设立全生命周期碳排强度(GFI)标准,对超过标准的排放收取罚款,预期将超过欧盟罚款水平。该草案即将在10月中旬进行最终投票表决。

  另一方面,货运客户低碳运输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随着消费者低碳意识的提升,以及2021年起欧盟CSRD、ESRS等强制披露碳排放的政策生效,碳排放数据成为影响企业声誉和市场估值的重要因素。

  全球已有多家大型企业承诺降低运输环节碳排放,如2021年,亚马逊、宜家和联合利华等9家公司签署倡议书,承诺到2040年仅使用“零排放船舶”运送货物。

  截至2024年底,苹果、必和必拓等近百家企业加入自发组织的“先行者联盟”,承诺到2030年至少10%的国际货物运输量将在使用零排放燃料的船舶,到2040年将达到100%。

  政策与市场的“内外双重驱动”下,绿色甲醇需求进入爆发期。

  IMO以及部分企业组织均认可到2030年零碳燃料使用量达到5%~10%的计划,按此估算到2030年全球绿色甲醇需求将达2000万吨~4000万吨。

  若到2050年达到IMO设定的净零目标,则全球绿色甲醇需求可达2~4亿吨(考虑绿氨、液氢等竞争)。

  02

  绿醇供应不足需求,2030年仍存百万吨级缺口

  当前阶段下,绿色甲醇市场的特点是“供不应求”。随着全球甲醇船舶下水数量向百艘逼近,绿色甲醇供给规模成为行业端板,交易市场呈现出“少且贵”的现状。

  从加注来源看,绿色甲醇的供应仍依赖跨区域甚至跨国运输。现阶段,全球供应绿色甲醇的企业不足10家,如2023年马士基在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加注的绿色甲醇均依赖从北美等地供应。2025年开始,国内绿色甲醇逐渐实现中国本土的自主供应,但受制于产能原因,供应来源仍仅有3家。

  从加注价格看,高“溢价”现象普遍存在。据荷兰燃料供应商OCI Global披露,2023年其为马士基提供的绿色甲醇价格高达约1250美元/吨。另据公开信息,2025年国内上海洋山港绿色甲醇加注价格平均约在7200元/吨左右;在吉林等地的加注案例则可高达1万元/吨以上。

  据全球甲醇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7月,全球已披露有230个可再生甲醇项目(含在建及规划项目)。考虑到项目开发中的障碍和挑战,到2030年可再生甲醇产能可能在700万吨至1400万吨之间(占全部项目的19%-38%),距离满足2030年替代全球5%~10%的航运燃料仍有至少600万吨的年产能差距。

  来源:能景研究

  END

  原文标题 : 绿色甲醇确定性增强,全球市场将迎亿吨级需求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