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受税收收入增长乏力、地方土地出让收入明显下滑等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大,财政可持续性有所减弱,如何应对备受关注。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课题组在《中国财政》上发表《财政收入支撑高质量发展匹配关系研究》一文,详细剖析当地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承压现状及成因,并给出了短期和长期对策举措。
收入承压、融资收窄
近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这主要体现在税收收入增长低迷和土地出让收入持续下滑。
比如,财政部数据显示,疫情之后全国税收收入增幅有明显波动,其中2024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4%,2025年前8个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微增0.02%。
跟全国税收形势相似,近些年安徽税收收入增长也承受压力。
安徽省财政厅上述文章分析称,这与经济周期传导压力有关。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与价格指标持续走弱形成双重挤压,导致税收弹性下降。PPI指数持续下行,长期低迷的工业品价格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乏力。另外房地产相关税收大幅下降,在税收减量中的占比远超其他行业。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主要税源同步收缩。
另外,上述文章分析,近年来,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六成,但从税收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生税收的绝对份额还相对偏小,2023年仅占全省制造业税收比重的11.9%,占全省税收总额的3.3%。而与先发省份相比,安徽税收收入占GDP比重长期处于低位,第三产业占比偏低是重要影响因素,产业结构制约凸显。
今年以来安徽省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安徽省财政厅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5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
由于税收收入增长乏力,为弥补税收减收,地方往往会通过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来增加非税收入。安徽也是如此。
安徽财政厅上述文章称,2024年,安徽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35.6%,较2019年增加5.1个百分点,在税收增长乏力的背景下,非税项目扩张虽能短期平滑收入曲线,但会降低财政收入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

上图来自2025年安徽省政府专项债券(七十一期)信用评级报告
对于地方财政来说,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之外,以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重要财源,但受近些年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土地量价齐跌,多数地方卖地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上述文章称,安徽土地出让收入规模显著下滑,对财政收入贡献度急剧降低,形成难以填补的缺口。从全省来看,土地出让收入占财政两本预算(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0%以上,但2024年该项收入较峰值年份(2021年)下降近50%,形成较大收入缺口。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也压缩地方新增举债空间,并弱化地方政府借土地融资能力。
安徽省财政厅上述文章称,地方财力因土地出让收入减少而下降,拉低新增债务限额分配额度(剔除增加债务限额支持化债部分)。债务结构上,一般债占比持续走低,2024年较2019年减少4个百分点,公益性项目融资困境加深。而土地资源价值持续缩水,以土地为核心的政府投融资链条运转受阻。城投平台资产质量下降影响偿债能力,抵押品价值衰减制约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政府综合可用财力进一步削弱。
上述文章表示,传统土地信用支撑的城投融资路径难以为继,在监管趋严与土地收益衰减的双重压力下,违规举债风险与合规融资缺口形成两难局面,依赖政府信用融资补充可用财力的传统模式已不可持续。
安徽省财政厅通过相关指标构建起财政收入稳健指数分析模型,从分析结果看,2019~2023年,安徽财政收入稳健度起伏不定,2021年后降幅明显,可持续增长有所减弱。其他省份情况相似。
另外,安徽省财政厅称,近两年政府性基金实际支出数较支出预算数分别减少408亿元、456亿元,存在潜在缺口,反映财政收入无法完全匹配高质量发展需求,各地被动削减相关支出,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和推动经济发展等造成一定影响。
短期靠强征管、盘资源,长期靠改革
针对地方短收,安徽省财政厅认为,应统筹短期应急与长远发展,短期内可以依法依规治税、资产资源盘活等为抓手,全力弥补收入缺口;长远看则需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健全财税体制机制、培育优质新财源,更好支撑财政收入高质量可持续增长。
比如,上述文章认为,短期内,以严格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为着力点。建立财政、税务、海关、审计等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涉税信息共享与数据连接,适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聚焦地方重点税种、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又坚持应征尽征、应收尽收,坚决堵塞“跑冒滴漏”。
从全国层面来看,根据《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等文件,互联网平台企业将于今年10月份第一次报送平台内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身份信息、收入信息,这将确保税务机关及时全面掌握平台企业相关涉税信息,提升税收服务与管理效能,营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
为了弥补税收缺口,近些年地方纷纷加大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增收,但目前一些地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与自然资源盘活利用释放不足,存在资产权属不清、处置方式单一、运营机制僵化等问题。
安徽省财政厅上述文章建议,短期内,破除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制度阻力。分层分类施策,优化产权认定和产证办理流程,加快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畅通盘活路径;征补待缴漏缴出让收益,对续期意愿强的商业用地、矿产开采权限及时做好续缴;对特定自建房引导办理产权手续,推动土地出让收入补缴。
从长期来看,上述文章建议,加强分析研判,谋深谋细落实健全地方税体系、完善绿色税制、健全直接税体系等重大改革举措。围绕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聚焦新业态催生税种,积极挖掘新增税源。
消费税目前属于中央税种,不过为了增强地方自主财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另外,此前中央要求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在绿色税制方面,近期环保税法修正案将挥发性有机物全部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
安徽省财政厅上述文章建议,探索土地资源定制化分类供给。聚焦释放改善性住房需求,探索“量体裁衣”式供地;聚焦释放刚性需求,加大保障房建设及改造,盘活存量用地。挖掘数据资产、碳资产潜力。加强国资收益征缴,合理设置收益上缴比例。优化政府投资基金回收管理,实现财政资金可持续循环。
另外,上述文章还建议,切实在发展中化解债务,为补充可用财力提供适度可控债务空间,比如加快推动城投平台由需要政府“输血”向为政府“造血”转变。加大产业培育支持力度,集中财力支持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优势税源提质,加快释放税收潜能;聚焦支持有基础、阶段性优势的未来产业,加速新兴税源孵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