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最新发布的2025年国庆旅游数据显示,航空与汽车工业游市场关注度占比超20%,重庆816核工厂、吉利汽车工厂、嘉兴火箭工厂等入围关注度榜单TOP5。
工业旅游爆火出圈,早有痕迹。北京市工业旅游示范点小米汽车工厂,自去年4月开放参观至今年上半年,报名人数已突破15万,月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春节黄金周,青岛啤酒博物馆吸引4万余人次参观。杭州宇树科技的参观活动入场券一度飙升至3000元/张,仍一票难求。
截至2024年底,我国先后公布122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232家国家工业遗产、10家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涵盖城市休闲、企业参观体验、博物馆展示、遗址遗迹观光等类型。预计2030年,中国工业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达1000亿元以上。
工业旅游的爆火并非偶然。深奥的科技知识在真实的工业场景中变得直观可触,具有独特的科普价值。同时,政策引领也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推动工业“锈带”变城市“秀带”。在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梦中心,过去的工业厂房被打造成艺术中心、剧院舞台、潮流街区、运动场所等。第二届上海国际光影节期间,整个园区化身露天美术馆、光影舞台,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来此打卡。
不过,工业旅游要实现长远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旅游产值平均约占旅游总收入的10%至15%,而我国目前还不足5%,潜力巨大。
工业旅游不应止步于“生产线参观+特产销售”的初级模式,而应更加注重游客的体验感与情感联结。或可通过沉浸式、叙事化、强互动的项目设计,将工业故事融入大众日常生活,让工业场所从纯粹的“制造厂”转型为具有文化吸引力的“价值高地”。借力IP延伸价值,参考泉州德化陶瓷“体验+消费”模式,开发特色文创产品,让工业旅游实现可看、可玩、可购的经济闭环。
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千园一面”,结合当地实情,突出“走入科幻大片”“工业遗产复兴”等差异化线路,深度融合新技术,构建数字化工业场景,以技术之新引领潮流之先。
曾经冰冷的流水生产线,如今正成为传承工业文化、激活消费动能的新热土。工业旅游的兴起,正让工业记忆升华为可触摸的时代风景、更闪耀的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