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浊的江水,裹挟着断枝泥沙,拍打着广西南宁的江北防洪堤。10月8日20时,一则消息在暴雨中传开:江北防洪堤二坑口外江泵站停车场出现两处塌陷,内江爬梯下方人行道出现坍塌,浑浊江水涌出。
10月5日以来,台风“麦德姆”强势影响广西,成为1951年以来10月份登陆广西最强台风,与前期台风“博罗依”的叠加效应,郁江等34条河流的47个站点出现超警洪水。南宁,迎来了洪水的考验。
“塌陷点就是突破口,必须抢在洪峰前面堵住!”
“立即会商!启动预案!”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的指挥室内,电话铃声、会商声此起彼伏。命令在几分钟内下达,两支专家组顶着风雨,奔赴现场。
与此同时,一场围绕南宁的“水量大调度”在流域层面紧急启动。应急调度指令同步下达:上游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削减2000立方米/秒,下游西津水电站加大泄洪,尽快将坝前水位降低至59米,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泄。会同水利部珠江委紧急会商,自10月9日8时起,将百色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削减1500立方米/秒,将大藤峡水利枢纽出库流量再减少1000立方米/秒;通过上下游“一拦一泄”,精准调控,南宁城区水位逐步下降,为隐患处置争取了宝贵时间。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对塌陷部位进行全面封堵,目前封堵物已基本填平塌陷路面,堤防主体工况基本稳定。”现场指挥的专家介绍。
针对江北大道爬梯下方坍塌险情,抢险人员争分夺秒抛投大块石、混凝土块。至10月9日4时,坍塌处成功封堵;10日上午,外堤堤脚原封堵处无变化,情况基本稳定;外堤堤脚原封堵处临近上游侧发现的漏水通道处理基本完成,情况基本稳定;10日15时,外堤堤脚原封堵处往外江方向发现旋涡,距离原封堵处约5米,已采取棉被包裹砂石袋装进铁丝笼和树枝结合的方式,通过动力舟桥抛入旋涡点。目前堤坝主体结构稳定,风险可控。
与前线同样紧张的,是水利部门的调度中心。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关系着下游的安危。
“老口航运枢纽出库流量减少2000立方米/秒。”
“西津水电站、邕宁水利枢纽保持敞泄。”
……
面对复杂汛情,自治区水利厅滚动开展会商推演,对郁江流域百色、老口、西津、大藤峡、那板等15座水库水电站实施科学精准调度。通过“预泄腾库、拦洪错峰、梯级联动”,最大限度发挥水库群防洪减灾作用。
“我们还利用山洪平台向责任人发送实时预警短信,通过电话和智能语音电话多次‘叫应’”。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为防汛抢险赢得宝贵时间。
“我们发布的不仅是数据,是预警,更是行动的指令”。上述负责人介绍,其间共发布了81次洪水预警和67万余条预警短信,并通过电话“叫应”关键责任人,确保信息送达“最后一公里”。
如今,郁江的洪水正缓缓退去,基层的巡查员依然打着手电,一遍遍检视着水痕下的堤岸,水文站的监测灯,依旧在夜色中明亮地闪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