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行召开了今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总结了前三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成效,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研究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思路。会议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其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会议提出要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
央行提出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业“打气壮胆”。接下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准金融服务的“突破口”。这需要金融业聚精会神、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墨守成规的倾向,勇于大胆创新,才有可能突破金融服务的“瓶颈”,探索出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新路子”。从当前我国金融业服务现状来看,笔者认为,应从多维度予以突破:
首先,要在融资渠道拓展上有所突破,及时有效地拓宽民营经济的融资来源。目前来看,金融机构应尽最大可能提高信贷支持能力,降低信贷门槛,扩大信贷规模,以满足民营企业合理且有效的融资需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确定支持民营企业的信贷政策抓手,制定年度信贷服务目标,并将民营企业相关业务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在总贷款中的占比。同时,要选准信贷支持方向,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领域。此外,还需完善风险机制,建立“尽职免责”机制,合理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保护基层展业人员的积极性,避免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现象再次发生。并且,要努力加大首贷、信用贷的支持力度,通过与政府合作挖掘优质企业,扩大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同时,开发信用类融资产品,推广“信易贷”模式,扩大信用贷款规模,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易得性。
同时,进一步做好债券与股权融资服务,提高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能力。降低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门槛,扩大优质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注册发行科创票据、绿色债券等产品,优化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机制,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引导机构投资者增加对民营企业债券的投资力度。支持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发挥区域性股权市场作用,扩大优质企业股权融资规模。
其次,要在政策支持强化上有所突破,及时有效增强民营经济融资便利性。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提供专项金融扶持。在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等领域给予重点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些领域贷款在考核中的权重。开展定制化金融产品,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通过订单贷款、仓单质押等方式不断优化金融链金融服务,进一步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民营中小微企业。完善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大胆进行抵(质)押物创新探索,将数据资产、新产品研发等纳入质押范围,建立专业评估及处置机制。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此外,落实减费让利政策,不断降低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推进“助微计划”支持小微经营主体,使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真正降下来。
最后,要在服务机制优化上有所突破,及时有效打破民营经济融资瓶颈。金融机构应树立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抱定与民营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决心,及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做到“急民营企业之所急、想民营企业之所想”,全力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切实做好资金接续,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局。对暂时困难但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资金接续服务,消除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行为。二是切实做好跨境服务,提升外汇便利化水平。优化跨境投融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三是切实做好权益保护。各级金融机构应及时与政府职能部门、民营企业建立银政、银企等工作沟通协作机制,深化与工商联、商会等机构的合作,帮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同时,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彻底消除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切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