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黄灵灵)近日,深圳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下称“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关于警惕非法集资陷阱的风险提示称,当前非法集资活动花样持续翻新,隐蔽性与迷惑性显著增强,部分不法分子借“新概念”“新场景”设局,不仅严重侵害群众财产安全,更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为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深圳市委金融办披露了与“农业云养殖”“医疗美容”“AI算力租赁”相关的多类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
近年来,“云养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活动高发,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发展农业产业的幌子,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借助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侵害公众合法利益,损害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如某地孙女士经朋友介绍参与某“云养黑猪”项目,平台宣称投资者无需实地养殖,认购后可获得年化60%收益。孙女士投入资金后,平台以“系统升级”为由冻结提现功能,随后关闭APP。经查,该项目无真实养殖场,利用层级返利发展4万会员,涉案金额超亿元,涉嫌非法传销活动。
据悉,“云养经济”领域欺诈活动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是以“农业+科技”为噱头,炒作田园生活、有机生态、智慧农业等热点,伪造养殖、种植的视频图片来虚构或夸大实际生产场景,对外宣称低风险、高收益,但真实经营模式难以支撑其承诺收益。
二是网络属性强,不法分子依托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开展运营,通过网上支付工具收付资金,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资金监管和追踪难度大。
三是存在多种违法犯罪风险,不法分子以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有的利诱参与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涉嫌非法集资、传销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以“美丽经济”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深圳市委金融办提示,当前医疗美容行业快速发展,部分不法分子借“美丽经济”噱头,将非法集资与医美服务捆绑,通过“免费项目”“股东分红”“创业加盟”等幌子设置骗局,尤其针对中青年女性、创业者等群体实施侵害。此类骗局隐蔽性强、涉众面广,已造成多起大额财产损失案件。
如某美容机构以“零成本变美”为诱饵,宣称“贷款做项目,公司替还款”,诱导消费者通过合作平台办理“美容贷”,将贷款资金全额转入机构账户,承诺分期返还本息,诱骗近千名消费者贷款6622万元,实际仅部分返款即崩盘,造成4070万元损失,涉嫌集资诈骗。
编造虚假“AI算力租赁”等投资项目
随着科技板块成为投资主线之一,一些不法机构打着高科技投资等旗号,编造包装虚假投资AI、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服务器项目,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参与,实施非法集资活动,严重侵害公众财产安全。
据悉,该类机构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编造包装所谓高科技投资项目,公开虚假宣传高额收益并吸收公众资金,具有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如某公司宣称“购买云存储容量即享收益”,如“投资1万元购买1000GB云存储空间,年化收益15%-30%,按月分红”“存储满1年返还本金+额外奖励20%”,实则以新投资者资金兑付旧投资者收益,涉嫌非法集资。
深圳市委金融办提示称,我国实行金融业务特许经营制度。任何组织和个人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许可,不得擅自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因参与非法集资受到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