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从滴滴自动驾驶获悉,公司获得D轮融资,融资总额20亿元。
投资方包括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广汽集团、广州广花基金及滴滴。
据悉,本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AI研发投入、推动L4级自动驾驶应用落地。
目前,自动驾驶赛道火热。享道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平台加速布局L4级自动驾驶领域,地平线、哈啰等企业也进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赛道,滴滴自动驾驶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将于2025年底交付。
“未来1至2年,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预计将有更多前装量产的车辆落地;2026至2027年,自动驾驶出租车硬件体系将逐步成熟;2027至2028年,自动驾驶出租车软件系统将‘准备就绪’。”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张嘉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
作为中国出行平台龙头,滴滴早就展露了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决心。
2016年,滴滴组建了自动驾驶研发部门。2019年,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拓展。
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已取得北京、上海、苏州、合肥、广州等城市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牌照。
本次融资消息的一大关键就是L4级自动驾驶。
此前,滴滴自动驾驶采用了混合派单的创新模式,将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服务接入滴滴App。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有助于加速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行服务落地。
据透露,今年以来,滴滴自动驾驶在北京和广州开启了全场景、全无人测试,公司无人车在早晚高峰、深夜等复杂出行场景中表现稳定。
公开信息显示,自2020年6月滴滴自动驾驶在上海面向公众推出载人测试服务以来,公司已连续安全运行超过1900天。
同时,滴滴自动驾驶称,公司和广汽埃安联合打造的新一代前装自动驾驶车,计划于2025年底交付,并将在北京、广州等地开展示范应用。
这款前装自动驾驶车正是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深度融合的成果。自2023年5月联合发布“AIDI计划”之后,双方将诸多成果应用于L4级自动驾驶车型产品上。该车型将搭载滴滴自动驾驶硬件平台以及滴滴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平台“虎鲸”。
此外,在运营方面,滴滴自动驾驶推出了24小时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
作为滴滴自动驾驶无人运营的“大脑”,慧桔港构建了业务中心、安全中心、支持中心、客服中心以及运维中心五大中心,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效率。
L4级自动驾驶技术加速落地
近年来,不少出行平台也都瞄准自动驾驶赛道,在资金、业务等领域加速布局。
9月17日,哈啰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今年6月,哈啰正式官宣进军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通过旗下投资主体共同发起成立“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三方首期合计出资超过30亿元。
今年7月,如祺出行再次升级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正式启动“Robotaxi+”战略,计划未来5年将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覆盖至100个核心城市。
今年5月,上汽集团旗下享道出行宣布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C轮融资后,享道出行计划在上海打造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预计2026年内车队规模达到200台。
发力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似乎已成为出行企业的“共识”。
“出行的未来,必然是朝着自动驾驶出租车方向迈进。在相关领域,任何举棋不定、摇摆犹豫的企业很快就会掉队,而这个‘很快’可能就是短短几年。”此前,如祺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5年将成为自动驾驶出租车量产元年,而这也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实现商业化的关键节点之一。
目前,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正迈向大规模商业化。小马智行、文远智行、百度萝卜快跑等选手持续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规模化运营。
“在过去几年,自动驾驶公司和出行服务企业已分别完成了对技术和运营的可行性验证。现在中国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已经从‘技术验证、商业化试点’为主要特征的1.0阶段迈向了以‘规模化发展’为特征的2.0阶段。”如祺出行相关负责人称。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规模化发展早期,整个行业都必须翻越开城效率、车辆运维效率、成本等“大山”。这也意味着,大规模且高效的运营能力,会成为行业稀缺的核心竞争力,而这正是出行服务企业的核心优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