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去药店买药,本来刷医保卡图个方便实惠,可现在有人发现:同一盒药,刷医保卡买反而比掏现金更贵。一些地区出现的这种“阴阳价格”问题已经引起国家医保局的高度关注。
11日,国家医保局对外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药品“阴阳价格”监测处置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严肃核查处置“阴阳价格”问题,常态化做好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
“阴阳价格”是一种价格歧视行为,指定点零售药店(下称“定点药店”)将完全相同的药品销售给医保患者的价格高于非参保患者,也就是说,同样的药,定点药店对医保患者卖得贵,对自费患者卖得便宜。
通知中国家医保局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定点药店通过“阴阳价格”向参保患者高价售药牟利行为定性为涉嫌价格欺诈,同时违背了定点药店医保服务协议中“不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的管理要求。
此外,通知还明确提出,定点药店实行“阴阳价格”属于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鼓励群众积极向医保部门进行举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对第一财经表示,定点药店“阴阳价格”的问题一方面源于价格监管存在难度,药品零售市场主体众多,价格变动频繁,监管部门难以做到全方位、实时监控;另一方面,不少参保人对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敏感度较低,当现金支付与医保支付存在价差时,消费者基于“不用医保亏钱”的心理,往往接受更高价格,这给了药店违规操作的空间。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定点药店对医保和自费患者的价格差异确实是一个问题,药店医保支付价格更高说明差价治理仍需加强,也说明医保价格制定仍有空白点,各省招采的价格制定需要强化市场监测哨点的作用,拉齐自费和医保价格。
通知要求各地医保部门高度关注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线索,将定点药店“阴阳价格”行为纳入重点监控事项,明确“阴阳价格”问题处置要求,同时通过大数据筛查,重点盯防那些销量大、价差大的药品,并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向医保部门提供有关问题线索,参与定点药店“阴阳价格”问题治理。
在严查整治的措施方面,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医保部门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强化现场检查和举报核查。
对存在“阴阳价格”问题线索的定点药店,结合定点药店进销存数据、自费购买记录、视频监控等,组织开展现场重点核查。重点排查定点药店对参保和非参保人员因结算方式不同而实行歧视性价格或仅向非参保人员以额外返利、折扣、满减等变相降价的方式销售药品。
对于违规药店,处罚也相当严:轻则约谈警告,重则暂停医保结算资格,甚至解除医保服务协议。
国家医保局要求各地医保部门要切实履行医疗保障部门药价管理职责,常态化做好定点药店药品价格管理,包括持续用好药品比价小程序,进一步推进量价比较指数应用,定期开展药价风险品种核查处置,引导定点药店规范数据上传等。
通知还要求,在定点药店醒目处张贴标识,提醒参保人员对明码标价的药品价格信息进行核对,不得对参保人员采用歧视性定价行为。
邓勇表示, 国家医保局此次推出治理措施,不仅能够规范药店价格行为,还能增强监管的有效性,通过加强与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利用药品比价小程序、推进量价比较指数应用等手段,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规范引导定点药店公平合理、诚信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