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去世的消息,引发了市场人士广泛关注。
根据九颂基金10月9日晚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

截图自九颂基金公告
“中国证券教父”
公开资料显示,1947年5月出生的管金生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随后跨行进入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投身于金融事业,并被外派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深造,获得法学、工商管理双硕士学位。
1988年,在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的背景下,管金生受命筹建了上海第一家证券公司——万国证券,并担任副董事长、总经理、总裁。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在筹办上交所的过程中,万国证券与管金生也涉及其交易规则设计、交易设备处理、交易员培训等诸多场景。
此外,管金生带领下的万国证券也曾率先实施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并且最早开始在国内推动开展无纸化交易。
在管金生离职后,万国证券于1996年与申银证券合并,成为了国内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到2015年,申银万国证券再与国内第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合并,成为了如今的申万宏源证券。
在见证、参与了国内证券市场许多历史性事件的背景下,管金生也曾兼任上海证券交易所常务理事、中国证券业协会常务理事等职,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元老级人物,并与原君安证券公司的张国庆、原申银证券的阚治东并称为“中国证券教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素养与前瞻性视野,管金生为行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化、国际化进程作出了很大贡献。
“327国债事件”
然而,除了“中国证券教父”外,“327国债事件”这场中国证券史上的重大金融风波,也是管金生的生平履历中绕不开的重要事件,令其一夜之间从巅峰跌落至谷底。
资料显示,“327”是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该券发行总量是240亿元人民币,兑付办法为票面利率9.5%加保值贴息。
正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情况下,该国债到期之后的本息之和应为128.5元。但结合当时的通货膨胀率情况,管金生预测“327”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于是当市价在147元附近波动时,万国证券联合辽宁国发集团,成为了做空“327”国债的主力。
到了1995年2月23日事件发生当天,财政部宣布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照148.5元的价格兑付。随后市场多方开始发力买入推高价格,并令作为空方的万国证券方可能面临巨大亏损。为此,万国证券开始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在收盘前8分钟内大举砸盘,导致大量多方爆仓,并因此盈利超40亿元。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上交所当日宣布最后8分钟的交易无效。这意味着万国证券可能将亏损56亿元,面临破产危机。
这一事件,对万国证券及管金生个人人生皆有深远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在事件次日,上交所发出《关于加强国债期货交易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作出对国债期货交易实行涨跌停板制度等六项规定。同年5月17日,为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
在2015年6月举办的一场论坛上,管金生也曾对当初的“327国债事件”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指出当时的经验教训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如果当时可以克服自我,“说不定真的能改变现实,扭转乾坤”。最终,管金生于2016年再度创业,成立九颂基金,投身于私募基金领域。
在九颂基金公告中提到,管金生的逝世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有序开展。公司将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 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后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