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青海、云南等地金融监管局“一把手”换新。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36个省级派出机构中,过半已完成“掌舵者”更换。这些新帅以“70后”为主,大多拥有跨地区多岗位的丰富历练,职务调整上多为平级轮岗,少数为提拔任用。
在专家看来,跨省轮岗打破地域壁垒,使监管经验在全国流动共享,为构建“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的协同监管新格局奠定基础。
六地金融监管局“一把手”近期调整
9月底,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青海、云南等地金融监管局网站更新局领导信息,云南金融监管局原局长倪金乾出任山西金融监管局局长,山东金融监管局原副局长高旺东出任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局长,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原局长刘丽欣出任辽宁金融监管局局长,辽宁金融监管局原局长俞林出任山东金融监管局局长,河北金融监管局原副局长赵江出任青海金融监管局局长,青海金融监管局原局长景晋生出任云南金融监管局局长。
从此轮调整来看,干部跨省交流正密集上演。其中,景晋生离开青海,到云南“接棒”倪金乾,高旺东则离开山东,赴内蒙古“接棒”刘丽欣,而刘丽欣则“接棒”俞林。
此外,在这一轮调整中,高旺东和赵江二人为升任。此次履新前,高旺东任山东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赵江则为河北金融监管局副局长。
今年以来过半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换新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在金融监管总局下设的31家省级监管局和5家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有18家“一把手”已经换新,占比过半。
今年1月份,厦门金融监管局原局长孙晓明调任重庆金融监管局局长,地方金融监管局人事调整的序幕由此拉开。随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大型银行司原副司长刘智夫接替孙晓明,任厦门金融监管局局长。
3月份,广东、广西、深圳三地金融监管局“一把手”联动调整:深圳金融监管局原局长包祖明调任广东金融监管局局长,广西金融监管局原局长任庆华则“接棒”包祖明掌舵深圳金融监管工作。而广西金融监管局的空缺则由刘荣补位,此前他担任河南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河南省委金融工委专职副书记。
及至5月份,江西金融监管局也迎来新“掌门人”金利佳,此前她担任大连金融监管局局长。金利佳履新后,大连金融监管工作则由上海金融监管局原副局长王鑫泽接管。
7月份,广东金融监管局纪委书记郑子凯北上甘肃,就任甘肃金融监管局局长。8月,海南、湖南、河南和江苏四地金融监管局“一把手”也陆续走马上任。其中,福建金融监管局原副局长梁洁红升任海南金融监管局局长,“接棒”王吴庆,王吴庆则调任湖南金融监管局局长,“接棒”向恒,向恒则至河南“接棒”秦汉锋,秦汉锋则至江苏掌舵该地金融监管工作。

注:履新时间为当地金融监管局网站“局领导”信息更新时间。
“70后”为主,多数经跨地区历练
从今年地方金融监管局新任“一把手”年龄来看,多数为“70后”,尤以50岁至55岁居多。其中,最年轻者为山西金融监管局局长倪金乾,其为1975年10月出生,今年50岁。此外,重庆金融监管局局长孙晓明、江西金融监管局局长金利佳、大连金融监管局局长王鑫泽均为1974年生,今年51岁,相对年轻。年龄最大者为山东金融监管局局长俞林,其为1968年8月出生,今年57岁。
从过往履历来看,这些“一把手”多数具有跨地区金融业监管工作经验。以俞林为例,其曾担任原安徽银保监局副局长、原内蒙古银保监局副局长,后升任原内蒙古银保监局局长,2023年转任辽宁金融监管局局长。
刘丽欣也不例外,她曾任原黑龙江银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原黑龙江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原山西银保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山西金融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开履历信息,这18人中,至少6人有过纪检工作经验。例如,山西金融监管局局长倪金乾曾任原陕西保监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局长;青海金融监管局局长赵江曾任原吉林银保监局纪委书记;甘肃金融监管局局长郑子凯曾任广东金融监管局纪委书记。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70后”干部占比高、纪检履历不少见,彰显了金融监管系统“年轻化、专业化、廉洁化”的鲜明选人导向。
专家称轮岗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2023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金融监管总局成立后,监管半径进一步拓宽,吸纳了央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证监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这对金融监管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
此后,金融监管总局也数次在相关会议上对干部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今年1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提出“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
7月份,金融监管总局召开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领党员干部敢担当、善作为,不断提升监管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锻造并持续提升这样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关键在于统筹用好系统内干部,畅通轮岗交流渠道。
实际上,早在2023年12月份,金融监管总局人教司就曾刊发文章《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队伍》。文章称,坚持公道正派,拓宽选人视野,统筹用好全系统各条线、各年龄段的干部。“推进干部交流轮岗,统筹全系统上下、左右之间的干部交流,畅通总局机关与派出机构和总局管理单位之间、不同地区派出机构之间、综合管理部门和监管业务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渠道。”文章如此强调道。
田利辉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分析称,干部是事业的关键,此次轮岗是金融监管体系系统性升级发展的标志性举措之一。它深刻体现了“制度化轮岗、专业化选人、国际化视野”的三大战略导向。轮岗从临时性动作升级为制度性安排,既破除了地方保护主义,又有效防范了监管腐败风险。
田利辉认为,跨省轮岗打破地域壁垒,使监管经验在全国流动共享,为构建“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的协同监管新格局奠定基础。这既是“强监管、严监管”战略的延续,更是金融监管向“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一步,为金融强国建设锻造了高素质监管队伍。
“轮岗不等于简单换人,而是更好用人。有效有序有理的轮岗可以是制度创新、人才升级与监管效能提升的有机统一。”田利辉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