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2 05:22:15 股吧网页版
全球首颗!二维超快闪存芯片问世,中国造!
来源:OFweek
image.png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算力飞驰,但存储系统却迟迟没有跟上,但是最近出现的“中国芯方案”,给解决这个矛盾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维科网电子10月11日消息,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近日开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为攻克新兴二维电子器件与成熟硅基CMOS平台的集成难题,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据悉,该成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

  全方位碾压传统闪存

  从测试数据来看,这款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在许多性能指标上都表现得非常好,它能够执行8-bit指令操作,也可以进行32-bit高速并行操作和随机寻址。

  从器件性能来说,这款芯片的每个比特编程能耗极低,只有0.644pJ,在54.8℃环境下存放数据的时延可以达到10年多,而且能擦除10^4次。

  就复杂功能而言,团队完成棋盘格图案编程,约有93.55%的单元处于预期状态,该芯片在串扰抑制能力上也表现不俗。

  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性能“碾压”目前的Flash闪存技术,首次实现了混合架构的工程化。

  从快一百万倍的器件,到全功能芯片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这个团队就研发出名为“破晓”的二维闪存原型器件——其单次擦写速度达到400皮秒,比传统闪存快一百万倍,是目前最快的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

  但是原型器件要走向应用,就要解决与现有硅基工艺的集成问题。

  二维半导体材料仅1-3个原子厚度,薄如蝉翼,若直接铺在表面起伏不一的传统硅基电路上,极易破损。

  因此,周鹏团队选择相反思路——让二维材料去适应CMOS,而不是改变CMOS衬底。

  这种灵活的解决方案,更简单点说,就是先把二维存储电路和硅基CMOS电路各自做好,之后再用高密度互连技术把它们“拼”在一起。

  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

  这种方案没有直接去改造既有产线,但其集成的良率可以达到94.3%。

  团队进一步提出了跨平台系统设计方法论,包含二维-CMOS电路协同设计、二维-CMOS跨平台接口设计等,并将这一系统集成框架命名为“长缨(CY-01)架构”。

  为什么二维混合结构很重要?

  现有的存储技术有着明显的断层,最高速的易失性存储器,比如DRAM,只需要1-30ns就可以完成操作,但是掉电之后数据就会丢失,而能够持久保存数据的传统闪存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处理器的算力。

  二维-硅基混合架构芯片的好处是——它既保留了非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依然存在的那种特性,又把速度提升到可以和传统易失性存储器相媲美的程度。

  这项技术被攻克,中国在下一代存储核心技术上就有了更多主动权,也因此,研发团队把这项技术称为中国集成电路领域的“源技术”

  存储市场的“危”与“机”

  当前,全球AI飞速发展,但存储能力提升有限,造成内存供应短缺时期,AI数据中心对于NAND快闪记忆体和DRAM的需求持续上升,预估从2025年第四季开始,相关的价格会有明显上扬。

  高带宽内存(HBM)尤其如此,它可以给AI处理器提供数据通道,成为巨头们的“兵家必争之地”,还占用了传统存储芯片的产能。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复旦这款既快又不容易丢数据的闪存芯片,应用前景相当辽阔。

  产业界人士觉得,这个架构能够冲破闪存速度,功耗以及集成度的传统束缚,往后看去,也许可以直接应对GPU芯片的高速运算需求,破解AI部署时由于存储而产生的卡顿难题。

  结语

  研究成果的最终价值,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体现在产业化、商业化上。

  据悉团队在研发过程中就与生产企业深度合作,已经完成小规模全功能芯片的流片。

  该技术也可在现有的工厂中生产,不需要额外的产线改造,企业沉没成本小,大大降低了商业化难度。

  此外研究团队已计划下一步创建实验基地,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自主主导的工程化项目。

  目前制定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之内让芯片的集成度达到兆量级水平,原来要数十年才能实现的技术应用路程被团队大大压缩了。

  又一个“中国芯”方案,在国际社会冉冉升起。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