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早晨7点50分,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油水处理中心站内,身穿红色防静电工服的参赛选手荣榕步入全国碳排放监测员职业技能大赛实操赛场。面对三层楼高的锅炉,她需要在14分钟内完成烟气碳排放监测任务。
仪器预热必须精准至3分钟,荣榕半蹲在监测设备前,凝神屏息,细心旋开采样阀,同步记录环境温度与大气压力,将实测值快速换算为标准排放量。现场裁判手持平板电脑穿梭巡视,60多项评分标准织就严密的考核网。在部分选手因操作超时或设备校准疏漏被扣分时,荣榕却始终沉着冷静,最终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稳定的心态斩获大赛铜奖。
随着“双碳”工作不断推进,“碳排放管理员”此前已成为人社部认证的新职业。碳排放监测员即为碳排放管理员职业的6个细分工种之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人才缺口达55万人至100万人,目前专业人才供给严重不足,在碳排放管理领域催生了巨大职业机遇。
“小荣刚接手这份工作时,经常抱着标准规范来请教。”吉林油田技术员张广超回忆,“有时为了搞懂一个排放环节,她能打十几个电话咨询不同采油厂的老师傅。”这股较真劲儿让同事们印象深刻——她会反复核对每个数据,多遍验算每个计算公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工况下的监测要领。
正是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让荣榕快速成长为碳监测领域的行家里手。她从最初分不清最新的监测设备,到现在能通过耗电量精准倒推碳排放量;从对采油工艺一知半解,到能准确识别井口逸散排放等关键环节。在她看来,每一次监测、每一个数据,都关乎油田的绿色发展。
这份专业与坚韧并非与生俱来。2024年红岗、新立两个采油厂开展的紧急碳排放盘查任务,成为荣榕职业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实战课”。当时同在现场的张广超表示,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盘查要求,首次独立承担核算工作的荣榕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看看复杂的计算公式,这位刚接触碳盘查的新人一度无从下手,反复试算屡屡出错。“当时她确实遇到了瓶颈。”张广超回忆,“但她没有放弃,我们一边梳理公式原理,一边核对每一步计算逻辑,从基础概念到具体操作,逐项攻克难点。”经过连续数小时奋战,两人最终在深夜12点前完成了全部数据的精准核对,形成完整可靠的盘查结果。这次经历让荣榕跨过了碳排放盘查业务的门槛,深刻体会到严谨细致对于数据核算工作的重要性。
“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作为能源企业,我们更要主动担当。”荣榕在工作中认识到,碳排放监测看似是数据记录,实则关系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于油田这样的传统能源企业,既要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又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需要每一位石油人的努力。
近年来,吉林油田积极推进绿色转型,在稳产原油的同时,大力发展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该油田开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驱油,既提高了采收率,又实现了碳减排,同时大力发展地热能、光伏等新能源,相当于每年种植数百万棵树。这些减排举措的背后,是一个个像荣榕这样的碳管理工作者在默默奉献。他们用精准的监测数据支撑企业碳排放管理,用科学的核算方法摸清“碳家底”,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提到荣榕,节能监测站站长才松林深有感触。“荣榕在岗位上,始终把‘精准’和‘责任’扛在肩上。”才松林介绍,荣榕的设备校准细致入微,数据核验一丝不苟,哪怕是毫厘间的波动都要追根究底,用严谨的态度守住了监测数据的“生命线”。这份不敷衍、不将就的较真劲儿,让才松林由衷赞赏。
今年编制年度碳盘查报告期间,荣榕面临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去年专家组提出的新要求,重新设计碳盘查报告模板。碳排放监测员赛事结束后,荣榕立即投入到新模板的优化工作中。
才松林表示,荣榕在模板改进过程中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她不仅深入研究专家组提出的各项新要求,还主动调研其他板块油田的先进经验,力求打造一个覆盖全面、考虑周全的标准化模板。”在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中,荣榕坚持不断打磨和优化,最终完成的新模板获得了相关部门的认可。“她的这份踏实与专业,值得每一位同事学习。”才松林说。
“这个模板不仅能为后续盘查工作提供规范指导,更能帮助新人快速上手,减少摸索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荣榕告诉记者,该模板的推广应用将为吉林油田剩余7家采油厂开展碳盘查工作奠定坚实基础,这份付出让她感到非常有价值。
如今,荣榕又开始钻研碳足迹领域。在她看来,这既是职业发展的新挑战,更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我们要用数据说话,为油田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说着,她又埋首于那些记录着碳排放数据的报表。对荣榕而言,监测仪器上跳动的数字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油田绿色转型的脉搏。她和同事们正在用智慧和汗水,绘制着传统能源企业低碳发展的新图景,在这场绿色变革中展现着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