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建材、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绿色变革:从水泥厂的窑炉到建筑工地的吊车,从设计院的图纸到建材商的仓库,低碳化、数字化的血液正快速融入全产业链。这场转型不仅是建材、建筑行业技术层面的迭代升级,更是一场重塑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而规模化、集约化、平台化的发展理念正为这场绿色革命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实现“一张动图看全省”
“数字化平台正在改写建材、建筑行业的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一张动图看全省、一张动图看全市’。”河南中豫物资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中豫物贸)总经理侯智放说。
近期,中豫物贸发布了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信息平台,包含建材产品、建材企业、建材园区、建材创新平台、建材人才、建材交易六大板块。点击“建材交易”板块,页面可以直接跳转至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交易平台,实现了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在该交易平台上,可以看到水泥、固化剂、保温砌块、混凝土等近千种商品的详细信息。侯智放介绍,截至目前,该交易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1009家,其中会员厂商229家。采购用户累计注册量为313家。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1.5亿元。
中豫物贸是郑州瑞茂通供应链有限公司(下称郑州瑞茂通)参股成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谈及上述平台建设的初心,侯智放告诉期货日报记者,“7+28+N”产业链群是河南省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的集群化发展战略,具体是指7个万亿元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8条千亿元级重点产业链及若干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产业链。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就是28条千亿级重点产业链之一。
据了解,河南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信息平台汇聚了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行业协会和社会公开渠道的多方数据,将联盟单位、绿色企业、服务机构连珠成线,再以线带面促进行业集群式发展;“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交易平台”包含了代采、招采、集采等服务,并引入金融机构为上游生产型企业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中小企业。
至于河南省绿色建筑材料交易平台,侯智放告诉记者,搭建该交易平台是希望通过市场化手段让上述信息平台上的数据真正“活”起来,带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未来,该交易平台还将与智能仓储和网络货运平台联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集约化的供应链综合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25年3月,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河南省培育壮大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指导省绿色建材、绿色建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规范化运行,支持成员单位扩容,加大政策帮扶和行业共建,强化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此外,加快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信息与交易平台建设也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鼓励各地市联合共建绿色建材交易子平台,以信息化支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和优势互补。
由此可见,政策支持为中豫物贸打造上述两个平台提供了保障。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入驻这两个平台,将为河南省建筑材料产业链追“新”逐“绿”提供更多助力。
构建固废循环的生态闭环
聚焦产业链上游生产制造端,中豫物贸通过整合股东方郑州瑞茂通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的核心优势,将绿色供应链体系向上游基础原料端深度延伸,为建材生产企业提供包括钢材、有色金属在内的全品类原材料供应解决方案。此外,中豫物贸通过整合应用端场景与原料端资源,构建了固废循环利用的产业链生态闭环。
“电厂烧煤会产生脱硫石膏、粉煤灰、炉渣等固废,一般是通过掩埋处理,这既不环保也无法创造经济价值。”侯智放表示,中豫物贸创新性地打通了从固废到绿色建材的价值转化路径。其打造的交易平台在电厂与建材生产企业之间架起了供需对接的桥梁。脱硫石膏、粉煤灰等固废经过加工后可制成石膏砂浆替代水泥砂浆,用于室内外墙面、地面、天花板等地方的抹灰、找平、粘贴瓷砖等。石膏砂浆生产无需高温煅烧,相比水泥生产减少了约50%的能耗,且硬化后无毒、无异味,符合绿色建材标准。公司每年都会大批量采购这种绿色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公司股东方建设的项目中。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电厂固废处置的难题,更在降低环境治理成本的同时,开辟了绿色经济增长点,为绿色建筑材料产业链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