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众银行发布2025年中报。中报显示,微众银行资产总额首次突破7000亿元,达到7147.25亿元,较上年末的6517.76亿元增长9.66%。
经营方面,该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9.63亿元,同比下降3.44%;实现净利润55.66亿元,同比下降11.87%;实现税前利润 68.07 亿元,同比增长8.03%;
资产质量方面,不良贷款率1.57%,较上年末增加13个基点;拨备覆盖率292.86%,较上年末下降约10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81%。

来源:微众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有新职。
报告期内,该行行长新增兼任首席合规官,其他高管简历较上年年报未发生重大变化。另据2024年年报,该行监事会主席万军曾任首席合规官。事实上,去年出台的《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明确首席合规官允许由行长兼任,李南青早年亦曾担任过微众银行监事长一职,亦具备相关经验。
目前,李南青的行内职务包括微众银行行长、首席合规官,微众科技董事长。
微众银行以名为“微粒贷”的产品著称。若从2024年年报来看,该行消费贷余额为2027.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53%。不过,9月1日消费贷财政贴息方案正式实施,在23家指定机构中,除了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行、4家持牌消金公司之外,微众银行是唯一入选的民营银行,这对其消费贷业务或有利好。
另一方面,记者注意到, 9月以来多家银行密集披露网贷业务合作方名单,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蚂蚁等头部机构频繁出现在各个名单中。
这一现象源于金融监管部门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新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当对平台运营机构、增信服务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不得与名单外机构合作。新规已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目前微众银行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合作银行中,以城商行、农商行居多,亦有部分外资银行。
近期披露微众银行为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的银行,主要包括广州银行、郑州银行、天津银行、徽商银行、富滇银行、华润银行、桂林银行、九江银行、济宁银行、哈尔滨银行、汉口银行、华兴银行、深圳农商银行等地区性银行,以及渣打银行(中国)、富邦华一银行、东亚银行(中国)、开泰银行(中国)等外资银行。
同在深圳的平安银行、招联金融、深圳农商行均与微众银行达成了上述合作关系。以平安银行为例,该行公示了29家机构,均为该行“平安智贷”产品的合作方,微众银行、网商银行、蚂蚁消金均位列其中;招联金融披露的名单中,微众银行的合作领域为“营销获客一互联网贷款(推广)”。不过,招商银行披露的15家合作机构中并无微众银行。
近年来,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部分银行的联合贷款业务受到影响。据微众银行2024年年报,该行贷款平台费收入114.95亿元,同比下降14.31%。
今年3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在微众银行媒体开放日上就该情况进行提问,该行零售信贷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很多银行通过联合贷款共同出资的方式与微众银行合作,一方面发挥对方的资金优势,一方面发挥微众的渠道优势、科技优势、风控优势,共同服务于市场。
该负责人将“微粒贷”的联合贷款模式形容为“共同出资、风险共担、独立审批,规模可控”,并表示合作的金融机构超过60家。对于联合贷款规模是否变化,他表示,该行联合贷款规模保持相对稳定,总盘的增速和各家行的增速基本持平。
此外,微众银行亦于9月16日在官网披露382家信贷业务第三方合作机构名单,其中18家为营销获客,44家为担保增信,320家为催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