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上一次以退为进不同,宗馥莉这一次无疑是“一拍两散”。
一年前的辞职风波以宗馥莉稍占上风告终,在国资股东多方协调下,宗馥莉重回公司。而这一次被视为宗馥莉与娃哈哈渐行渐远的分水岭。
种种迹象显示,此番辞呈并非“临时起意”,而是经过多线考虑、反复博弈后的理性回撤。
宗庆后离去引发的遗产之争、公司股权之争接连爆发,个人财富分割与娃哈哈控制权争夺纵横交织,将娃哈哈与宗馥莉一同置于聚光灯下,接受社会舆论的次次考问。
而这一兼具国民情感附着与当代流量汇聚的老牌饮料企业,亦成为中国当代企业治理所面临难题的典型镜像,大量崛起于扩大开放的家族企业,都在经历公司治理与二代接班的结构性矛盾。
事实上,数十年来围绕娃哈哈的控制权,已经发生过多次或明或暗的争斗,但始终绕不过二代接班权力更迭的终极命题。
500多天前,许多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顺利的交接班,市场默认“独女”走上台前,开启属于她的娃哈哈新时代。
然而,在过去的500多天里,围绕娃哈哈与宗馥莉上演的一幕幕,很像短剧,剧情跌宕起伏,形势常在一个节点骤然生变。
但,现实终究不是“爽剧”,在远超想象的复杂性面前,没有那么多编剧们臆想的大女主。
从眼前来看,有的只是一个急于破旧立新又困于利益盘根错节的改革者,一个看似大权在握又难以拥有稳定“基本盘”的继任者,一个自认为为员工好为公司好却得不到支持的新老板。
从远处洞察,无数类似的样本背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剧变,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增加,这一切都是民企公司治理面临新老换代权力更迭的宏观背景。
二代接班是中国民营经济蝶变的现实转折,他们可能不仅会重新定义中国制造,还会深刻影响传统经济增长的模式。
过往制造业拼增量、拼规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到了拼效率、拼精细化运营的阶段。不在旧日的辉煌里周旋,不代表就能顺利开拓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
经验不足、能力尚未真正得到市场验证的二代们,接下家族企业的重担绝非易事。这其中包含价值观的传承、治理结构的传承、财产和管理权的传承。
家族企业继承来势汹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内部斗争的无穷无尽,当成长的裂变与阵痛同时发生,外界又无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试错空间,这是娃哈哈与宗馥莉身上所折射的二代接班的普遍困境。
从“父退女进”到“公主离场”,娃哈哈用自己的故事, 提醒所有正在经历或即将面临代际传承的企业家——股权结构、公司章程、品牌归属、财富继承的任何一项留白,都可能让二代即便走上台前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叙事,在情感与资本的双重夹击下不堪重负。
踏上没有准备的战场,注定只会两败俱伤。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