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新天地的镬耳山墙下,佛山秋色主题花灯次第亮起,青砖黛瓦间,年轻人流连于陶文创店铺,老人在祖庙碑廊旁闲话家常。这般融合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场景,正是今年国庆黄金周佛山市禅城区文商旅发展的缩影。
在2025年国庆假期全国消费市场整体温和增长的背景下,禅城的表现尤为亮眼。10月1日至7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78个步行街(商圈)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8%和6.0%。但禅城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值的消费密度和转化效率。
具体数据显示,禅城在国庆假期期间主要商业体销售额超2.6亿元,汽车、楼市等大宗消费超10亿元。其中,岭南新天地等七大祖庙商圈销售额突破1.1亿元,佛山创意产业园超60% 的商家营业额同比增长15%,多个商业体销售额和客流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些成绩既得益于千万级消费券的杠杆效应,也源于禅城在治理机制与资源链接上的突破:对内依托“区—镇街—商圈—商家”四级联动机制提升响应效率,对外通过“万亿城央”新质商业发展联盟引入跨区域优质资源,形成内外协同的供给升级路径。
在154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里,禅城探索出的不仅是文旅消费模式的升级,更是高密度城区扬长避短,通过精细治理与开放协作激活存量空间、持续再造消费新动能的创新路径。
精细化治理让流量变“留量”
国庆黄金周前夕,尽管受台风“米娜”影响,佛山大草地音乐秀场依然人潮涌动,4.3万观众随音乐节奏摇摆,林俊杰、范晓萱等歌手的演出将现场氛围不断推高。而真正体现城市组织能力的,是散场后高效运转的交通接驳系统。
音乐节第二天仅用18分钟便完成场内疏散,200台免费公交车在22:10前将最后一批观众全部送至湖涌地铁站。整个活动期间,禅城累计协调免费接驳班次742趟,运载乘客3.1万人次。
这组数字背后,是一套跨部门、多层级的协同体系,涉及公安、交通、应急、宣传等多个系统。而提供高标准的接驳服务在禅城并非首次,从国潮音乐节、Gapday音乐节到银河左岸音乐节,这在禅城已成为一种高效、人性化的“常规操作”,有效解决了乐迷的出行顾虑。
泡泡岛音乐节吸引4.3万乐迷。
这种系统性、可持续保障能力的背后,是禅城对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的不断总结与提炼。特别是2024年8月,禅城在佛山市内率先建立的“区—镇街—商圈—商家”四级联动机制,将此前实践中证明有效的协同模式制度化、常态化。
这一机制通过区级商业专班统筹调度,在重点商圈设立服务中心,并推动商家组建发展促进会,实现政府与市场主体的纵向贯通与跨部门协同,将传统“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自下而上+上下互动”的模式,保障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商事问题的快速响应。
禅城经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流程审批多头跑、周期长问题,两大商圈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覆盖7大部门365项高频事项,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
同一机制在国庆期间的岭南天地“新焺游园”活动中再次得到验证。持续两个月的内容安排,从光影艺术、粤语摇滚到非遗长桌宴,构建出一个昼夜可游、老少皆宜的沉浸式文化场域,有效承接了假期带来的客流,将短期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消费留存。
从整体来看,国庆期间禅城全域推出了超过100项文商旅活动,实现全时段、全场景覆盖。祖庙-岭南天地商圈八大重点商业载体累计接待客流超过330万人次,消费总额突破1.1亿元。佛山创意产业园推出300场特色活动,将传统民俗文化转化为“秦时明月NPC巡游”、“唐诗新唱”等互动体验场景。假期期间园区日均客流超过15万人次,超过60%的商家营业额实现同比15%的增长。
政府负责顶层设计与资源统筹,镇街则立足本土特色打造差异化活动,市场主体顺势而为,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丰富的消费体验,数字平台通过流量注入和精准营销,有效扩大了活动声量。这种多方协作实现了“客流引入—深度体验—消费转化”的无缝衔接,也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达到了新的高度。

“新焺游园”以“镬耳山墙+潮流艺术”混搭吸引年轻客群。
“车水马龙”复合业态再造消费新供给
吉利河上,249支龙舟队竞渡的号子与岸边的喝彩声交织;会展中心内,汽车欢乐购四天即创下超2.6亿元的销售额。夜幕下,省级非遗“上元舞火龙”焕新登场,全新IP“元小龙”与VR技术共同吸引年轻群体沉浸体验……2025年的禅城南庄镇“车水马龙节”,真正让“车、水、马、龙”这四个字活了起来,成为大湾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的典型样本。
这一节庆创新打破了传统商业综合体单一零售的模式,将龙舟赛事、汽车展销、非遗体验、水乡旅游等看似不相干的元素有机整合,打造出了“文旅+赛事+会展”的复合型业态,实现了跨业态的资源链接与场景融合。它将整个南庄,乃至更大范围的城区打造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大卖场”,交易的不仅是实体商品,更是情绪、文化和体验。
游客可以上午看龙舟、中午品美食、下午逛车展、晚上玩非遗,在一条动线上获得多元满足。而且这样新颖的节庆模式已经在禅城有效运作了三年。统计显示,三届“车水马龙节”惠民汽车展累计销售汽车近4000辆,销售额超6.6亿元,并对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业态产生了显著拉动。
业内人士指出,在禅城,消费场景的融合,不是功能、资源、门类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多业态集成推动商品和服务焕新,以沉浸式体验等形式重塑消费方式,进而实现消费提质升级。

南庄“车水马龙节”将水乡文化转化为旅游盛宴。
在内部业态持续创新的同时,禅城还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区域协作网络。全国首个聚焦中心城区商业协同的“万亿城央”新质商业发展联盟,则成为禅城突破物理边界、链接全国顶级商业资源、再造消费新供给的关键平台。
“成立联盟既是为了破解禅城商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为了探索城市中心商贸服务业再发展再提升的路径。向国内其他商业发展领先的中心城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禅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盟的实践已显现成效。它通过引入稀缺的“消费新物种”和“体验新场景”,推动了禅城商业供给侧的升级,还为佛山本土优秀品牌提供了“走出去”的快速通道。首期资源库覆盖六大城区48个商业综合体、43个头部品牌与老字号、14个商协会及13个核心商圈。
截至今年9月,联盟成员区在禅城投资合作项目达42个,许多项目成为了现象级消费热点。由苏州万怡文旅在禅城打造的“梁园夜游”项目,将江南园林的造景美学与岭南名园的历史底蕴相结合,融入了现代光影艺术与非遗体验,反响极好。
观察禅城的探索路径,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对内,将本土文化资源、产业资源与消费场景进行化学反应,提升消费密度与吸引力;对外,则通过开放链接做宽边界,在更大的资源池中配置要素,推动消费供给的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