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10月12日电(郭晋嘉) 30省份陆续公布国庆旅游数据,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游客花费同比普增。
2地吸金超600亿
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庆中秋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
经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时,除广西自治区外,30省份均已公布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旅游成绩单。
其中,河南接待游客8136.3万人次,暂居第一;广东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位居第二;江苏接待国内游客6075.15万人次,位列第三;此外,四川、福建、云南接待游客量均突破4000万人次,分别位列四、五、六位。
旅游收入/游客花费方面,有6个省份吸金超500亿元,其中江苏、广东两省破600亿。
具体看,江苏游客总花费为644.93亿元,暂列第一;广东实现旅游收入613.2亿元,位居第二;云南、浙江、河南、湖南均突破500亿元,分别位列第三、四、五、六位。
上海、安徽、辽宁、河北等省份未公布具体旅游收入,但均宣布同比增长。其中,上海线上线下消费支付金额796亿元,同比增长3.0%,餐饮销售额同比增长7.5%。安徽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61.9万人次,门票收入3亿元,其中5A级景区接待278.8万人次,门票收入1.5亿元。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浙江游客人均花费1454.1元,同比增长1.4%,创国庆中秋假日旅游抽样调查以来(2021年)同期历史新高。
文旅融合“为体验买单”渐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为体验买单”成为高频词。
北京市文旅局表示,赛事游人气火爆,京郊游体验升级,演艺经济势头强劲,长城国潮、运河休闲、中轴探访、户外音乐会等多元主题场景受到广大市民游客喜爱,成为假日消费新引擎。
去哪儿数据显示,北京网球公开赛与WTT中国大满贯轮番上演,拉动奥体中心周边酒店预订同比增长116%。
“苏超”3场比赛带动南京、徐州、南通3个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景区接待游客249.62万人次,同比增长11.45%。
浙江基于热门综艺《种地吧》开发的“后陡门·种地星球”园区迎来众多粉丝打卡热潮,假期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张杰杭州演唱会吸引近15万名观众现场观演,带动综合消费超7亿元。
网红“鸡排哥”更是让千年瓷都景德镇又火了一把。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景德镇文旅国庆假期预订量同比上涨15%,其中20-30岁年轻人占比达50%,五星级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加近30%。去景德镇沉浸式体验陶瓷手作,更是成了本地新玩法,美团相关团购商户数量同比增长35%。
除外,探访本地特色美食、体验当地居民一样的玩乐方式,也渐成时尚。
据飞猪数据,国内目的地民俗体验、旅拍等,出境目的地跳伞、海钓等订单量分别同增78%、30%。年轻群体愿为情绪体验买单,追逐音乐节、体育赛事等具情感共鸣的IP活动,并愿延长停留、提升酒店及周边消费。
另据去哪儿平台数据,音乐节对小城的带动效应最为明显。安徽马鞍山的“葫芦果音乐节”、四川泸州的“银河左岸音乐节”,刺激当地节日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2.6倍、2.1倍。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长假期间,在同一城市停留7-8天进行“深度体验”的游客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50%以上,沈阳洗浴、扬州三把刀、成都茶馆非遗演出、大理扎染等富有城市特色的体验,成为旅游中的必打卡项目。以沈阳为例,国庆期间,“沈阳洗浴带住宿”搜索量同比增长超319%。
携程研究院分析师表示,长假订单增长的背后,反映了旅客对旅行意义的理解正不断深化——从热门到小众,从观光到沉浸,从规划路线转向表达情绪,中国游客的消费选择,正越来越清晰地体现“为情绪买单、为体验付费”这一价值认同。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旅融合创新研究院分析,这一趋势的深化,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模式的升级。演出、赛事、美食等元素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相互促进的闭环消费链路,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与此同时,短途、高品质、重体验的“微度假”模式已从临时替代方案发展为稳定而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标志着旅游业正在构建更加多元、健康且可持续的生态格局。(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