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3 01:06:20 股吧网页版
在重构中前行:AI投资激荡全球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随着AI技术的持续突破与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度演进,科技创新再度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了今年以来的快速上涨与阶段性调整后,AI产业的投资主线也已从题材博弈逐渐回归到对底层逻辑和商业价值的深入辨识。

  在多位基金经理看来,未来能够贯穿AI全产业链的逻辑,最终都要回到算力、算法与应用的互动关系上。其中:算力是底座,是一切模型迭代和能力跃迁的基础;算法和模型是大脑,是技术演化的核心驱动力;而应用是结果,是验证商业闭环的终点。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AI产业长期成长的底层逻辑。

  AI投资主线逐渐明晰

  瞬息万变,或许是AI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

  近期,从算力到模型、从硬件到应用的AI各环节均发生了较大变化:OpenAI正式发布最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2以及Sora App,Meta最新发布的AI智能眼镜则引爆线下市场,AMD与OpenAI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协议,DeepSeek-V3.2-Exp最新模型推出……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分析称,Sora2在海外的火爆印证了AI产业链对算力的需求依然强劲,算力的资本开支具备持续性。其将AI工具转变为社交和娱乐产品,成功构建了从拉新、留存到促活的产品闭环,为AI应用打造了产品化模板。据中信建投证券推算,仅Sora App一款产品,未来每年将带来超过50亿美元的推理算力需求。

  “AI是当下最大的产业趋势变化。”广发睿盛混合基金经理观富钦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称,过往的产业研究范式是从硬件到应用再到内容,即由硬件创新带动应用落地。但他认为,本轮AI的新范式发生了改变,其起点是大模型等软件技术先取得突破后,进而对软件和硬件赋能,可以沿着“基础设施—硬件—软件应用”的节奏布局,当前算力端的机会已然显现,软件应用端的机会值得把握。

  在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冯炉丹看来,贯穿AI全产业链的核心投资逻辑可以概括为“一条主线,三大环节”。“一条主线是指自主可控与安全可靠。”她告诉上证报记者,在当前环境下,实现AI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是重中之重。因此,从硬件到软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能够保障供应链安全的企业,或将享有更高的战略溢价和市场份额。

  对于三大环节,她表示:首先是基础设施先行,算力为王,这是AI时代的“卖水人”逻辑;其次是当前大模型群雄逐鹿,生态为要,未来投资逻辑将从关注技术参数转变为关注模型生态的构建能力和商业化落地能力;最后是AI应用和新硬件层百花齐放,场景制胜,AI的最终价值在于其应用和新硬件形态,投资机会将出现在能够利用AI技术解决行业痛点、提升效率、创造新价值的企业中。

  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雷涛也对科技成长方向持积极态度。他对上证报记者表示:“AI这一新兴产业才刚刚开始,从ChatGPT诞生到现在,也不过3年时间。未来AI技术将不断渗透至所有传统产业,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全面机会。”

  估值分歧下的机遇与风险

  AI技术频繁迭代,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同样牵动人心。市场对于当前AI是否过热、估值是否过高的讨论持续不断,基金经理们也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AI是具备巨大长期潜力的成长性行业,但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经过前期较大幅度的上涨,AI板块整体估值已不再处于低位,部分热门概念股的估值甚至包含了对未来多年高速成长的预期。”冯炉丹坦言。

  她认为:当前投资机遇与风险并存,机遇在于AI技术正处于商业化落地黎明时,产业天花板极高;但风险在于,高估值意味着对短期业绩兑现的要求更为苛刻,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流动性及宏观因素变化的冲击,板块波动性会显著加大。在投资策略上,她选择在乐观中保持审慎,严格审视估值与成长性的匹配度,避免盲目追高,更加强调均衡。

  德邦基金基金经理陆阳对上证报记者表示:“AI应用板块因为尚处于商业化落地初期,业绩释放预期正在加强,虽然静态估值不低,但相较历史估值水平不算高,且应用的目标市场规模非常广阔,因此从长期视角折现来看,该估值水平仍然具备吸引力。”

  中欧基金权益研究部副总监杜厚良则向上证报记者透露,其当前最看好的环境依然是海外算力,只不过在内部结构上做了一定的调整,比如选择了服务器、光连接、PCB三个环节。同时,他还加大了AI存储的配置力度,原因是Sora2等应用的推出会迅速带动推理需求的快速爆发,AI存储需求激增,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会看到供需错配的情况发生。

  做好回撤控制成为观富钦在科技投资中的重要工作。他认为,科技的技术迭代是非线性的,增速也是非线性的,所以更加需要估值保护。总体而言,他目前对科技资产仍持乐观态度,尤其认为港股在相对估值上更具吸引力。同时,他对近期热门领域进行了“高切低”调整,并关注新能源方向。

  “进入四季度,行情的波动或将加大。投资者可依据风险偏好进行适当合理的配置,然后手头尽可能留有一定的子弹,在行情波动的时候,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调整。”雷涛说。

  AI驱动能源与材料新机遇

  AI产业链蕴藏的投资机遇应接不暇,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场技术变革催生的投资方向不止其产业链本身。多家机构发表研报观点认为,随着AI对数据中心等能源的需求激增,未来核能等新能源,以及铜等有色金属也将迎来周期上行。

  中信建投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全球AI投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支撑AI发展的电力基础设施缺口日益突出,电力基础设施的扩张将直接拉动铜的需求。研报数据显示,当前欧美电力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欧洲电网的平均运行年限已达50年,北美电网平均运行年限超40年,均接近或超过设计寿命终点。承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必须进行更新投资,而电网建设高度依赖铜资源。

  兴业证券也持类似观点。其在研报中称,AI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浪潮或将成为支撑铜需求增长的新线索。海外科技巨头不断加大资本投入,主要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数千亿美元的AI投资对电网电力的需求将大幅抬升,而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料。其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达到945TWh,约占全球总电力消耗的3%,这一用电对铜的消耗量相当于2024年铜消耗量的2.3倍。

  此外,核聚变能源也成为机构看好的重要方向。光大证券发表研报观点认为,未来AI产业发展或将重塑用电结构,核聚变能源作为“人类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产业具备较高战略价值和长期增长潜力。

  AI巨头也纷纷对核聚变能源进行了布局。比如:2023年,微软与美国一家能源公司达成了全球首个核聚变电力购电协议,约定自2028年起正式交付50MW的商用核聚变电力;今年6月,谷歌宣布将加大对美国一家核聚变能源初创企业的投资,并与该公司签署了一项200兆瓦的供电协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