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至今,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一直阴雨绵绵。10月以来,河南、山东、河北仍连续出现中到大雨的天气。这个时段,上述地区正处于夏播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成熟后期或收获初期,但持续的降雨天气让部分地区出现“旱涝急转”的情况,农户多次浇水保下来的农作物又被淹了。
河南省气象局数据显示,9月以来全省降水、阴雨日数均打破1961年以来同期纪录,10月多雨态势持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雨中夺粮正全面展开。
“ 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安徽、江苏作为我国粮食重要产区,当前正值玉米、花生等秋粮收获的关键期,持续降雨带来的影响包括从收获进度、作物品质到后续播种全链条。”陕西省西安市“老粮食”索王平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持续降雨最大的影响是令农作物收获进度受阻,农机下地困难。往年这个时间,河南、陕西、安徽、江苏等地的玉米、花生已颗粒归仓,冬小麦也早已冒出嫩芽,但当前上述地区的部分田地还生长着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大部分田地仍无法耕种,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全力以赴“龙口夺粮”。
为减少连阴雨天气造成的损失,保住农户辛苦劳作的果实,各地各部门尤其是广大农户正在积极想办法并行动起来,争分夺秒抢收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全力推进秋收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其中,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应急机具,并与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了救灾机具补贴事项。降雨较多的夏播农作物产区的农户,更是利用一切雨歇间隙,昼夜不停地“能收尽收、快收快抢”,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期货日报记者在河南多地看到,广大农户正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工具在田地里抢收玉米和花生,城郊公路、乡村公路及农家场院摊晾着湿漉漉的玉米和花生,各地的酒精厂、饲料和养殖企业也在积极收购高水分玉米,帮助农户降低损失。
“我们公司的烘干塔24小时不停机,一天可以烘干玉米300吨左右,即便如此,高水分玉米仍烘不完,农民急、烘干塔急、政府急。不过,大家都在齐心协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河南省诚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松告诉记者,高水分玉米放开收,一天就可以收上千吨,但公司的烘干塔产能低,只好停停收收,满足不了农户的售粮需求,当地政府与农业部门也正在想办法解决烘干设备不足的问题,如积极调配移动式烘干设备等。
据记者了解,目前,面对仍在持续的降雨天气,广大农户和各级政府、农业部门正在努力做好抢收、抢烘等工作。
其中,各级政府、农业部门正在多渠道调运急需农机,支持受影响地区抢抓窗口期,及时组织抢收作业,积极动员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烘干服务,并协调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如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冬小麦抗湿播种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保障秋粮丰收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