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创新森林经营模式,激活森林“四库”(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发展林业全产业链,开发特色金融产品,破解了林业发展“老大难”问题。
10月11日,国家林草局印发通知,推介多地做法。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活立木交易到立体开发,从金融机制突破到规模经营模式创新,各地以制度创新破解林业发展痛点,推动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中西部,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森林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针对森林经营提质增效不够、林业产业大而不强、森林食物多元供给不足、林业碳汇价值转化不多等问题,三明市出台了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规划,培育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引导12家龙头企业担任竹木产业细分领域“链主”。
三明市还推广“森林+林药林菌/文旅康养”复合利用模式,培育铁皮石斛、金线莲、灵芝、黄精等食药同源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三明市林业产业总产值1377亿元,同比增长6%;竹产业产值326亿元,同比增长8%。林下经济产值194亿元,带动35万林农就近就业增收。培育规模以上林企454家、上市企业3家。全市涉林贷款规模增长至306.7亿元,贷款余额90.7亿元。
经专业机构测算,三明市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1亿吨,年固碳增量达到1170万吨。三明市探索“会议碳中和+碳票”“生态司法+碳票”“零碳旅游+碳票”等,开发跨区域自愿减排市场,拓宽“碳汇+”应用场景和渠道。2023年和2024年累计开发林业碳票项目62个、碳减排量126.6万吨,交易量22.5万吨、交易金额近300万元。
福建省南平市与三明市相邻,长期以来,南平造林绿化以杉木、马尾松为主,乡土珍贵阔叶树种少,经营方式粗放,森林资源质量不高。同时,“分山到户”后,集体林地碎片化突出,随着城镇化加快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单家独户经营难问题日益凸显,造林营林成本不断上升,制约了林业发展。
南平市林业部门介绍,南平建立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在林农自愿的前提下,将分散在单家独户的无林地、有林地“存入”运营平台,由平台整合打包成集中连片的资源包。依托国有林场,组建森林生态运营主体,与村级运营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对“存入”平台的林地进行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让“绿色资产”有效增值。
村级森林资源运营平台根据合作经营的林地保底收益总额度,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为林农办理股权证。森林生态运营主体每年按约定提前支付林农当年的保底收益,待林木主伐后,将所得利润扣除每年支付的保底收益,再按约定比例分红。
截至目前,南平市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已实现全域推广,覆盖133个乡镇(街道)627个村,占全市涉林乡镇(街道)总数的97.8%,合作面积24.72万亩,涉及林农10.37万户。参与合作经营的林农林业收入增幅普遍在30%以上。顺昌县郑坊镇兴源村733亩集体林地参与股份合作后,预计一个轮伐期为村财增收39.6万元,林农增收92.4万元,平均每户增收2259元。
江西省抚州市探索建立林业经营收益权证制度,将林下经济、林业碳汇、公益林天然林补偿、森林康旅、湿地开发运营、股权量化、林权托管、合作经营等8大类经营权益“一证集成”,赋予流转和质押融资权能。截至目前,抚州市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79万多个,办理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证1.46万本、面积307万亩。培育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8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89家,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基地683个。2024年林业产业总产值721.53亿元,4年内增长70%以上。
推进林业发展,资金是一个大难题。林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长期困扰着地方。重庆市丰都县探索构建以农发行为主办行、其他银行为协办行的“1+N”金融支持模式,利用林地确权、抵押登记、评估等市场调节机制和风险担保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林业信贷产品,精准支持林业项目。
2024年,丰都县林权抵押贷款授信18.71亿元、投放5.42亿元。其中,农发行丰都支行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12亿元,用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农行丰都支行发放1.3亿元,用于支持生态修复。丰都汇丰村镇银行发放贷款1700万元,支持林业企业打造“旅游+康养+林药”产业链。三峡银行丰都支行对丰都油茶基地建设项目授信7900万元、发放5992万元,用于支持2万亩油茶种植项目以及林区配套设施建设。
金融活水激发了林业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丰都县林业部门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113家,形成了林菌、林茶、林药、林下养殖等多元化业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41.88亿元。林下经济总产值15.87亿元,带动4万多户林农就业增收。森林旅游康养产业年接待游客5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
根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到2025年,基本形成权属清晰、责权利统一、保护严格、流转有序、监管有效的集体林权制度。推动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支持保护制度更加完善、林权价值增值途径更加多样,不断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生态质量持续提高、林区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在日前召开的深化集体林改现场推进会上,国家林草局局长刘国洪表示,要准确把握集体林改的目标方向、路径方法和实践要求,抓好一个“活”字,在培育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上下更大功夫;抓好一个“融”字,坚持市场导向、以需定供,推动林业与市场深度融合。做好“林改+产业”“林改+资源管理”“林改+森林可持续经营”“林改+国储林”等,让更多更好的改革成果惠及广大林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