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舆情分析师徐芳
看到鸡排哥10月8日致歉的新闻标题的第一反应,是猜想鸡排哥“翻车”了?黑历史被翻出来了?再仔细一看内容,原来是他连轴转太累了,想要休息一天。从9月21日走红,到10月8日“请求”休息一天,这半个多月来的流量炙烤,已经让鸡排哥不堪重负,也让整个事件透露出一丝荒诞的意味。
这几年,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的被流量“砸”到的普通人。拉面哥凭借15年不涨价的淳朴戳中人心、十多年一杯糖水只卖2元钱的“糖水爷爷”、“鹅腿阿姨”成为高校学子的深夜慰藉、理发师晓华让顾客“笑着走出理发店”……市井烟火的朴素温情,令人动容。
但是,我们更看到了流量狂欢过后的一地鸡毛。拉面哥被网民深扒甚至网暴,质疑其“淳朴”人设只是表演;“糖水爷爷”被质疑卖糖水不戴手套不卫生、被造谣他子孙不孝、家庭不幸。一众主播追着流量跑,哪里火就去哪里拍,谁红就拍谁,更是成为常态,让这些普通人被困在现实版的《楚门的世界》中,一举一动成为网络传播消费的素材。原本的小确幸小美好,在流量炙烤后被迅速榨干变形。
就像现在看鸡排哥,依旧会惊叹于他的“摊级发言”“申论金句”,但是会更心疼于他绛紫的嘴唇、满头的大汗、青筋暴起的双臂。鸡排哥的脸上,似乎少了从前的嬉笑怒骂、洒脱从容,更多的是不得不硬撑着的疲惫不堪,是关乎着城市形象的小心翼翼。毕竟,他现在扛起了景德镇文旅的一面大旗。
他扛得动吗?这似乎是一个由不得他的选择,毕竟,“一个人带火一座城”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文旅引流的范式。但是,诚如有网民质疑的,“鸡排和景德镇文化有什么直接关系”“6元的鸡排对景德镇文旅的长远发展有什么作用”。倘若缺乏与城市本土资源的深度绑定,当流量褪去,城市往往难以留住游客。
就像今年国庆期间,有媒体回访去年末爆火的湖南怀化理发师晓华,发现理发店已没了拥堵的人潮,不过依然要取号排队。曾为疏导客流增设的20多个特色小吃摊位和非遗摊位已全数撤离。晓华表示:“我已经做好了随时退热的准备。”
小小的一块鸡排,确实承载不了过多的期待和赞誉。爆火之后能够归于平静,对于这些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一种更好的结局。
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随着算法精准投放、热搜的持续加温、粉丝的疯狂膜拜……在普通人被造神的流水生产线上,肯定会有下一个“XX哥”“XX姐”。但是当他们的身上写满了完美主义的叙事,只要出现一点普通人的疲惫、迷茫,甚至失误、情绪波动,任何与公众期待不相符的情况,都会给他们带来无法预料和抵挡不住的压力。一不小心,就会遭到流量的反噬。更何况,当公众的新鲜感褪去,产生审美疲劳,当下一个更新鲜、更质朴的“XX哥”“XX姐”出现后,原本环绕身边的镜头便会毫不犹豫地掉头转向。流量的潮水退去后,那个被捧上神坛的普通人,又该如何面对一片狼藉的现实呢?
炸鸡排需要油温适中,恰如流量不会总在沸点。过了,鸡排就糊了。
专题:东湖观舆
【责任编辑:卢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