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JOBS海归联合英国伯明翰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共同主办的海归人才职场竞争力主题交流活动在沪举行。
界面新闻从活动上获悉,三方就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对接、就业资源共享、实习基地共建等领域达成合作共识,未来将通过联合开发课程、开展定向人才输送计划等方式,为海归人才打造从校园到职场的 “直通车道”。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2025 海外归国留学生就业发展报告》。该报告由 JOBS 海归依托海量海归求职数据、企业招聘需求调研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编制而成,系统梳理了当前海归人才就业市场的区域分布特征、热门行业需求、薪资水平变化及企业核心招聘标准。
《报告》以北上广深四座城市为目标,对期望年薪进行了研究。其中,目标北京的期望年薪50万及以上区间占比为5.9%,在四所城市中最高;目标上海的期望薪资在20-30万元以上区间占比最高,为30.2%;目标广州的期望薪资在10-15万元区间占比最高,达28.88%;深圳的期望薪资则在20-25万元(19.2%)与30-50万元(11.4%)区间占比最高。
在行业偏好方面,《报告》显示,全年龄层首选互联网与AI,00后互联网占13.1%、AI占12.7%,95后AI偏好更高(16.25%),90后兼顾金融(11.9%)、教育(9.8%);留学背景方面,英美海归聚焦AI、互联网、金融,新加坡海归偏爱电子工程(10.4%),中国香港海归教育行业占比居首(13.9%)。
从区域的视角来看,海归留学生就业近年来有哪些新趋势?就这一问题,JOBS海归CEO杨鹏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除了北上广深这种超一线城市,南京、杭州、苏州、成都、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或区域中心也越来越受到留学生的关注。
在他看来,这些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叠加人才优惠政策与更低的生活成本,虽然与传统一线城市相比,收入会少一些,但整体的生活质量会更高。
在城市就业特点上,杨鹏透露,在北京、上海就业的学生中名校出身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两个城市提供了大量央国企、外企就业机会。而广州和深圳有大量的中小型上市公司和新兴科技企业,吸引了大量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海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