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农业大学发布了“神农大模型3.0版”。这个大模型主要用于支持农业发展教育、创新和科研,而且是一个开放大模型,对世界各国和地区开放。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院士表示,神农是中国神话中的人物,是在农业中会做很多前沿性工作的代表,这也代表了中国农大对这个大模型的寓意。目前,这个大模型已经实现了应用。
他说,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时代,农业大模型可以有很多数据可以使用。但在实际科研中,有很多数据是相互封闭的,不同领域与学科仍然有数据隔阂。农业大模型的建立,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潜力和空间。
他介绍,神农大模型3.0版融入大量数据以及先进的科技领域创新成果,将不同学科的数据和相应的知识加以融入,以确保这个大模型能够进行更广泛的现实应用。大模型在大学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工具,也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来提升研究能力。与此同时,这个大模型可以进行改变升级,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叫“科技转移”。
“与通俗性应用大模型相比,神农大模型3.0版是一个专注于农业领域的垂直性大模型,两者不一样。”孙其信说,神农大模型主要专注于农业领域的教育与创新研究。例如,中国农大有个小麦育种团队,成员来自数字科学、机器人、语言模型、基因表现、基因编辑等。假如有团队想提升小麦耐热性和抗病性,就要找到基因改编编辑,“神农大模型在这方面可以提供很多想法以及研究方向,它会告诉你哪一个基因或者哪一个基因组合是最好的”。
神农大模型3.0版还是一个针对不同种类病害虫进行防治的智能体,可以直接连接到农民手机上,广大农民能通过手机应用来询问。比如识别病虫害虫的种类,识别出来后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是否需要政府部门介入帮助等。
孙其信强调,神农大模型是公开开放的,全球的科研团队和全球不同的组织人员,都能够直接连接到这个大模型上。“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新的科技应用,能够为世界农业发展带来更多贡献,也是贡献中国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