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增长7.1%;进口13.66万亿元,下降0.2%。
“各地各部门攻坚克难、努力拼搏,广大外贸企业积极应变、开拓创新,我国外贸韧性彰显、结构优化,实现了量质齐升,成绩来之不易。”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在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
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经贸秩序遭受冲击的情况下,我国外贸顶压前行,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看规模,9月当月进出口值突破4万亿元,达到4.04万亿元,年内最高,同比增长8%。
看增速,前三季度进出口逐季加快,一、二季度进出口分别增长1.3%和4.5%,三季度增长6%。我国进出口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同比增长。
看结构,9月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当月总体出口额的比重超过63%,再创新高;前三季度,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值比重达60.5%,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8.1%、22.4%和15.2%;“新三样”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今年以来,对外贸拖累最大的因素是美国发起的贸易战,这在上半年对我国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白明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三季度外贸增长超市场预期仍在于非美市场的扩大,这些市场的增长弥补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收缩。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对约八成的贸易伙伴出口实现了增长。在非美贸易伙伴中,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7.37万亿元,增长6.2%,占进出口总值的51.7%,比重提升1.1个百分点。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9.6%、3.9%、19.5%和16.7%。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其他经济体进出口增长2%。从国际数据来看,今年前7个月,我国是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4个。
数据也能进一步说明外贸主体的积极活跃程度——前三季度,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达到了70万家,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最新结果显示,出口企业信心指数连续5个月回升,进口企业也连续3个月回升。
展望未来,王军认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超大规模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突出,进出口保持韧性和活力,这些都将为下一阶段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支撑。不过,他也提醒,外贸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困难增多,叠加去年基数较高等客观因素,四季度稳定外贸发展仍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白明对记者表示,对于接下来潜在的贸易风险,仍要通过加强产业链对接等,让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加珍视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的机遇。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后续稳外贸政策还可能从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加大对出口企业在金融等方面的定向支持力度,和更多经济体签订或升级双边、多边自贸协定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