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05:00:41 股吧网页版
从大厂管理层到独立开发者AI技术拓宽新职业边界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郭博昊 唐颖

  “2024年,我用人工智能(AI)编程工具开发出第一款有内购功能的APP时,突然意识到:过去需要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事,现在一个人用AI就能做到。”谈及从互联网大厂管理层转型AI独立开发者的经历,陈云飞的语气里藏着对新职业可能性的兴奋。如今,他不仅推出了个人独立开发的爆款应用程序,还通过内容分享、商业合作实现收入多元化。而这一切,都源于AI技术为新职业打开的就业新空间。

  从“大厂螺丝钉”

  到“独立开发者”

  2022年底,还在大厂做用户研究与运营的陈云飞,第一次在工作中试用AI工具时,就敏锐地感知到“工作方式将被改写”。彼时,公司多数人尚未意识到AI的潜力,而他深知,以自己的传统职业背景,在职场内向AI方向转型难度极大。“大厂里,我像冗长生产链上的一颗螺丝钉,想独立做一个完整的产品,需要运营、设计、编程等多个角色配合,自己独立完成几乎不可能。”

  2023年3月,陈云飞毅然离职,成为一名AI领域的探索者。初期,他用ChatGPT尝试开发,只能做出简单的浏览器插件;直到2024年8月,性能更强大的AI编程工具出现,“不会写代码”的他终于突破瓶颈,成功开发出具备复杂功能的APP。“AI就像我的‘隐形搭档’,我只需要描述清楚想法,它就能生成代码;遇到上架资质、软件使用等问题,问AI也能找到解决方案。”

  这种技能门槛的降低,正是新职业拓宽就业的核心逻辑之一。过去,开发一款产品需要“全栈技能”或“团队协作”。如今,AI工具将编程、设计等专业环节简化,让更多像陈云飞这样有想法但缺乏专项技能的人,能切入独立开发赛道。这不仅是职业选择的增加,更是就业能力边界的突破。

  “离职时,我以为10年的用户研究、运营经验会没用,甚至做好了‘从零开始’的准备。”陈云飞坦言,最初的转型焦虑,也是许多传统职场人面对新职业时的共同顾虑。但现实却给了他意外的答案,过去积累的经验,反而成了新职业的“加分项”。

  开发产品时,他以用户研究的思维分析需求,精准定位“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概念”,避免了许多独立开发者“自嗨式开发”的误区;产品上线后,他借助用户运营的经验制定推广策略,解决了“产品没人用”的行业痛点。

  这种经验复用的特性,让新职业不再是传统职场的对立面,而是传统经验的新出口。对于工作多年的职场人而言,新职业无需“抛弃过往”,只需借助AI工具将原有能力跨界迁移。这不仅降低了转型成本,更拓宽了“有经验人群”的就业选择,打破了“职业转型=经验清零”的刻板印象。

  新职业

  让就业人群“无龄化”

  如果说陈云飞的转型是“有经验者的突破”,那么16岁高中生的案例,则展现了新职业在“就业人群扩容”上的更大潜力。

  去年年底,一名在香港就读的广东高中生联系陈云飞,称自己看了他的AI开发分享后,想尝试开发APP,却因“不会注册苹果开发者账号”“凑不齐688元年费”陷入困境。陈云飞将此事分享后,有人主动资助了年费。如今,这个“零编程基础”的高中生,不仅在字节跳动发起的黑客松大赛中获二等奖(奖金2万元),还入选苹果青少年开发活动,获得前往美国苹果总部见库克的机会。

  “这个孩子让我意识到,新职业没有年龄门槛、学历门槛,只要愿意学、会用AI,年轻人也能抢占先机。”陈云飞说,过去,开发类职业往往需要专业学历和工作经验,而AI驱动的新职业,让青少年、零基础者能通过“边学边做”进入赛道。这不仅为年轻人群提供了“提前试错、积累经验”的就业新路径,更让就业市场从“存量竞争”转向“增量拓展”。

  技术赋能打开更多可能

  谈及对想尝试新职业人群的建议,陈云飞提到了“副业过渡”的思路:“不要一开始就辞掉主业,先把AI用在主业里提升效率,积累经验后再用‘费曼学习法’分享,既能降低风险,也能慢慢找到方向。”

  陈云飞的转型也遵循了“低预期探索”,离职时计划“一年不赚钱也接受”,初期靠知识付费获得第一笔收入,后续逐渐拓展到“内容平台激励+产品内购+商业合作”的多元收入模式。“现在做内容和产品能带来被动收入,比早期‘时间换钱’的咨询更灵活,新职业的收入多元化,也让就业更稳定。”

  如今,随着AI工具的成熟,新职业的赛道还在不断扩容。拍广告短片无需大团队、做产品无需全栈技能、做内容也可靠AI辅助。这些变化,正在为职场人、年轻人甚至“跨界者”打开更多就业窗口。

  “新职业不是要替代传统就业,而是给大家多一个选择。”陈云飞说,在AI技术的推动下,就业不再局限于固定岗位、固定团队,而是转向“以想法为核心、以AI为工具”的灵活模式。这或许就是新职业拓宽就业的真正密码,让每个人都能在技术赋能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新可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