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025年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在沪正式开幕。培训班首日,来自阿尔及利亚、日本、俄罗斯、英国、越南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31家交易所和1家地区性交易所行业组织的192位代表注册并参会。
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负责人表示,开放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鲜明标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中国证监会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监管机构携手,支持境内交易所与共建国家交易所共同探索资本市场跨境务实合作新模式,以科技赋能监管、以资本激活创新,共享开放机遇,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上海市委金融办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上交所积极开展国际化业务,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取得积极合作成果,有力支持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际交流中心落地上海,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交流和信息共享。未来,上海市委金融办将大力支持国际交流中心发挥自身优势,支持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据悉,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成立于2018年12月,由上交所、深交所、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中心旨在通过推动国际范围内交易所及相关机构开展沟通交流、信息共享,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资本市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上交所及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今世界技术正在重构全球金融格局,每个证券交易所都面临从单一交易功能转向具备生态整合能力的要求。传统交易所必须加速转型,以更好适应来自未来不确定性的挑战。希望培训班成为促进各交易所行业人员互相学习业务,分享最佳实践的平台。
来自交易所、指数公司、券商和资管的行业专家,将围绕11个主题进行授课,涵盖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发展、沪深交易所ETF市场、人工智能及大模型在中国证券行业应用、中国上市公司ESG实践等领域。同时,部分线下参训人员还将实地走访券商和科创板公司代表,了解券商在科创板保荐中发挥的作用和资本市场如何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并参加“2025上海全球资管论坛”。
据悉,本期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为期4天,主办单位为上海交易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支持单位为沪深交易所和上海资管协会。自2019年以来,证券交易所国际培训班已成功举办5届,成为加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交易所业务交流,经验分享,培养沿线资本市场金融人才,支持资本市场能力建设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