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海阳,引力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再度成功升空,将3颗商业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这款曾在2024年1月首飞时创下多项世界纪录的火箭,如今已成为我国中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重要支撑。几乎同一时间,在海南文昌,我国首家专注于运载火箭整体装配、测试及重复使用的综合性工厂正式竣工。
值得关注的是,一南一北两地的技术突破,其背后都有民营企业的身影。这不仅展现了民营企业在国之重器领域的创新实力,更以具体实践印证其在稳投资、促发展中的价值。
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与产业升级领域,民间资本的参与度同样显著提升。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部分核电项目中,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达20%;在工业设备更新、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领域,支持民营资本的项目占比超过80%。
政策的持续发力,为民间投资注入了强劲且持久的动能。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就“十五五”时期扩大有效投资听取企业意见建议,特别提及要不断拓展民营企业投资空间、释放投资潜力。
最近一段时间,多部门更是密集释放政策信号,构建起支持民间投资的“组合拳”。一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快落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动态优化;另一方面,发改委明确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鼓励推动民营企业深度参与“人工智能+”行动等。
此外,相关部门正研究在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传统垄断领域,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这无疑将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打破民间投资的隐形壁垒。
民间投资是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对稳就业稳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相关部门不断鼓励支持民间投资,既给广大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让其在关键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优化市场环境、增强市场动能,让民营企业愿投、敢投,在稳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成为扩大有效投资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