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4 05:25:20 股吧网页版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天河区拓宽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覆盖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广州营商环境日即将到来。

  天河区为拓宽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覆盖面,深化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建设,于10月13日在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大院隆重举行新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授牌仪式,天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卓丰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区发展改革局、天河中央商务区管委会、区政务和数据局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观测服务站代表参与活动。

  观测服务站街道全覆盖,打造改革新范式

  自2024年10月以来,天河区已建成12个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通过打造“前移式”服务窗口推动政策进园区、进楼宇、进商会,构建“闭环式”办理机制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搭建“生态式”发展平台促进资源交互共享,企业服务效能提升显著,推动一批企业诉求得到解决。

  会上,10家园区(楼宇)获授新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牌匾。此次授牌仪式后,全区观测服务站总数达22家,实现21个街道全覆盖,服务覆盖企业3650家以上,标志着天河区营商环境建设迈上新台阶。

  天河区推进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聚焦政策精准触达,打造“前移式”服务窗口。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宣讲”双渠道驱动,推动政策服务从政务大厅向产业集聚区前移。线上通过微信工作群,向观测服务站推送高质量发展政策,线下宣讲新出台的政策和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并派发政策宣传手册6000余套,推动惠企政策进园区、进楼宇、进商会。

  畅通问题反馈渠道,构建“闭环式”办理机制。对观测服务站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做好登记、转办和反馈,形成“意见收集—登记转办—处理反馈—总结交流”工作闭环,共收集办理问题100多个,推动一批企业诉求得到解决。同时,为观测服务站开通“政企+”平台账户,探索打通线上办理渠道。

  强化资源交互共享,搭建“生态式”发展平台。联合区纪委监委开展了“护企·纪委在行动”,推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会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春风行动2025-广州好揾工”活动,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招聘活动;会同区商务局、区发展改革局开展了融资对接活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联合区工商联、天河南街道办事处,依托天河南街道商会开展《民营经济促进法》政策解读及金融惠企活动,为观测服务站提供多方面资源要素保障。制定了帮办代办工作方案,会同区政务和数据局等单位,为拟开通帮办代办服务的观测服务站提供业务培训及政策辅导,在观测服务站推行帮办代办服务。

  天河区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作为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充分发挥其“神经末梢”作用,推动一批企业实际问题反映和解决。

  天河南商会是天河区第一批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在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上,天河南商会提出天和商事调解中心与区法院加强协作的诉求,建议区法院将部分案件移交天和商事调解中心等社会机构调解。区营商办收到相关诉求后,第一时间将事项转办至区法院。区法院对此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当月即与天和商事调解中心建立了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合作关系,并引导天和商事调解中心作为特邀调解机构入驻区法院办公。自建立合作机制以来,天和商事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已成功调解案件120多宗,在区法院召开的社会化有偿调解工作总结会上,天和商事调解中心调解承办的一件案例被评为优秀调解案例。

  宏太智慧谷是天河区设立在天河智慧城的观测服务站,是天河智慧城核心区的重要产业载体。然而,园区发展面临交通配套不足的困扰,员工普遍反映天河智慧城东部地铁接驳车存在班次频次不足、候车时间过长、行驶路线规划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园区企业员工通勤效率。基于此,宏太智慧谷向区营商办提出交通配套优化诉求。区营商办将诉求转办至区住建园林局、天河科技园管委会等相关职能部门,相关部门接到诉求后迅速开展行动。

  经过精心筹备,2025年5月天河智慧城核心区2条如约巴士专线正式运行,连接高塘石地铁站、天河智慧城地铁站与重点企业聚集区,实现园区内外交通无缝衔接。2025年8月,新开通4条免费穿梭巴士线路,精准覆盖区域交通需求热点,无缝连接地铁枢纽、商业中心及高新企业集聚区,将企业需求转化为“定制公交”“错峰出行”等务实举措,实力诠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营商环境实践。

  天河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黄卓丰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天河区作为广州市的经济大区,必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优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方面走在前列,扛起“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他充分肯定了观测服务站在推动政策落地、解决企业诉求方面取得的成效,并指出观测服务站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要持续发挥其“神经末梢”作用,助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友好型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再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

  近年来,天河区委、区政府锚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典范城区目标,出台《广州市天河区2025年“干部作风大转变、营商环境大提升”深化改革专项行动实施措施》等系列文件提升营商环境水平,区域吸引力、竞争力不断增强。截至2025年9月,企业数量突破74.6万户,今年新增企业19.9万户,总量和新设企业数量均居全市首位。连续4年上榜赛迪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2023年、2024年蝉联“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获评广东省第二批信用县建设综合类先进单位,最近又获评赛迪2025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9.6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3.1%,连续18年高居广州全市第一。

  天河区优化营商环境主要做法有:

  优化制度供给,打造一流惠企政策环境。强化政策集成创新。系统修订招商引资、金融服务、现代商贸业、都市工业、人工智能等15项高质量发展政策,构建完备“政策工具箱”。创新极简信用兑现。集成全区137项惠企政策于“天河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实现集中展示、线上申报、精准推送、在线办理。创新“信用+政策兑现”模式,显著压缩审核周期,推动政策“直达快享”。

  提质企业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一流政务环境。创新政务服务手段。深化智慧服务应用,运用大模型与AI技术,建成市民诉求数据分析系统。开通AI社保热线(接通率100%,今年以来服务超2.7万次),大幅提升响应效率。拓展便利服务场景。开通纳税运营服务中心,打造云税厅,非接触办税率超过90%。开通跨域快车道,截至目前与深圳南山、厦门海沧等20个省91个地区实现720项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提高服务效能。打造全国首个市区共建政企沟通服务中心,建成天河“政企+”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企业服务体系。全市首创设立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打造政企沟通“直通车”。

  优化要素供给,打造充满活力的一流市场环境。加强人才要素保障。出台高质量发展重点人才激励办法,实施“广聚英才”工程,依托天河人才港等平台,引育“高精尖缺”人才。强化数据要素赋能。高效运营广州数据交易所(天河)服务专区(截至目前会员322家,标的530项,交易额14.37亿元),成立数据要素产业协会等三大平台,促进数据要素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强化资本要素供给。深化“信用+金融+创新”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累计促成低成本贷款226亿元。发行全国首支以“现代智慧农业”为主题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有效纾解融资难题。

  厚植法治沃土,打造公正透明的一流法治环境。构建国际化商事争端解决高地。依托全球首个亚太经合组织在线纠纷解决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务与数字经济仲裁中心,为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企业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提供法律保障。创新高效解纷机制。推行社会化有偿调解机制,2025年上半年化解拖欠账款案件3.84万件。全市率先建成“天和”在线多元解纷平台与“天融”金融案件一体化平台,2025年上半年为金融机构追回欠款4.21亿元。建成41 个数字法庭,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全链条要素式审判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试点单位。

  优化规制衔接,打造便利投资贸易的一流开放环境。便利国际投资。开通境外投资者身份远程确认,简化境外投资者资格公证文书。在港设立离岸孵化中心,到港澳开展“离岸孵化”“招商推介”。今年以来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12户,居全市前列。建设外向型服务平台。深化天河出海联盟与出海学院建设,指导企业国际化合规与风控。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今年上半年出口额15.33亿美元,增长24.43%),提升外向型经济能级。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双创孵化基地,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累计引入项目404个、港澳青年517人。促进规则机制衔接。落地全市首笔“粤信融”跨境数据验证业务。开通“跨境理财通”试点银行25家,共开立账户15883个,办理跨境资金汇划123.9亿元。推进中央法务区天河高端片区建设,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律师102名。设立22个“湾区社保通”专窗,保障港澳人员同等社保权益。

  精准服务再发力,多措并举提效赋能

  下一步,观测服务站将完善线上线下双线服务机制,精准服务园区、楼宇、商会企业。

  线上依托天河“政企+”服务平台,全面为观测服务站开通管理账号,使其能够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帮助提诉求、找政策、查档案、链资源,通过标准化、流程化的闭环管理机制,实时查看诉求受理、分办、处置到反馈的情况,畅通政企沟通渠道。

  线下为观测服务站配备服务专员,负责日常沟通联络及问题协调反馈。在营商环境观测服务站选取条件成熟、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的站点,推行“政务帮办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精准化、无偿化的政务服务帮代办服务,实现企业办事“园区内申报、一站式办结”,增强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观测服务站作为天河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将持续聚焦企业需求,整合资源、创新服务,为天河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天河区将进一步扩大观测服务站影响力,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天河区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1+2+3+4”系列举措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精准锁定5.1万户小微企业,定向推送政务短信,企业通过短信“一键直达”进入“广州信易贷”,30秒完成融资需求填报,形成“线上智能匹配+线下深度服务”的立体化融资协调机制。

  规范建立反馈机制,强化时效要求。动态更新企业需求清单、次日前分派至企业属地街道及意向银行。规范编制走访指引,强化服务标准。制定摸排走访企业工作指引和政策答疑手册,属地街道和银行“搭伴”走访,确保流程标准化。

  定制标配带有编码的工作证、《致广州市天河区小微企业的一封信》和《天河区小微企业特色普惠信贷产品清单》“走访服务三项标配”,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

  采取“区工作专班派单—属地街道接单—银行跟单”模式,确保清单企业走访全覆盖。创新“会商预审+现场尽调”并联机制,开发“天河惠企贷”等专属产品。实施让利政策,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市场均值降低1.2至1.8个百分点。举办综合融资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解决方案。

  截至2025年9月30日,天河区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合计授信48954户次、累计授信金额3528.37亿元、累放贷款48299户次、累放贷款金额2634.54亿元,多项成效数据均位列全市第一。

  企业监管云平台提升营商环境监管效能

  商事制度改革带来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市场监督管理也出现新难题:一是“一址多照”企业数量庞大,管理标准不够清晰,存在地址空挂、僵尸企业;二是智能化监管水平不高,执法效率不够高效;三是联动渠道不畅,未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为针对性破解监管难题,天河区着力打造企业监管云平台,加强“一址多照”监管,打造智慧监管新平台,推动“一套体系”共治共管。

  破解“一址多照”之“难”,夯实市场监管制度之“基”。探索通过企业异常率、投诉工单率、企业活跃度等三维度,对“一址多照”地址进行分类管理。

  破解执法效能之“困”,治理市场监管问题之“源”。开发天河区企业监管云平台,完成全区78万户在营市场主体的信息整合及11个部门的涉企数据汇集,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模式提高监管效能。

  破解共治共管之“界”,蓄积联动之“劲”。探索推动“政府—秘书公司—企业—群众—协会”五位一体的共治体系,充分释放共享共治的监管效能。

  自2024年上线以来,平台已完成45个风险指标构建试验工作,根据风险研判标记869个风险地址,提示治理“一址多照”地址1303个,通过预警管理有效降低了区域经营风险。

  聚焦人才引育激活高质量发展创新动能

  天河区实施软件产业人才开发项目,聚焦体系、行动、政策、服务四大维度,大力引育软件人才,有力支撑软件产业形成数字消费1个千亿级集群和人工智能、工业软件、通信软件、金融科技、智慧城市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体系筑基,下好产才开发一盘棋。紧扣产业发展方向,印发《天河区软件产业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提出20方面具体任务46条举措,研究出台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负面清单和2025年重点项目库,汇聚一批国内软件顶尖人才。

  行动领航,打造软件人才新高地。积极实施“万名软件人才汇天河行动”,联合区内名企、人力资源机构到软件名城巡回招聘,吸引软件产业人才在天河就业创业。

  政策聚力,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以软件产业“明珠十条”和软件人才“珍宝十条”,配套出台人工智能、工业软件、数字经济等N个专项政策,构建完善软件产业人才开发培育“1+1+N”政策体系。

  服务升级,厚植创新创业活力源。成立天河区科技转化工作委员会,深度对接院校,帮助各类科研成果就近转化和产业化。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龙头引领作用,吸引港澳创业青年人才。成立“软件人才之家”,为人才提供住房、落户、子女教育、医疗等全方位人才服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