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卖睡衣吗?”
15年前,当DVF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婕在北京SKP开出首家门店时,很多顾客面对那条“裹起来就能穿”的裙子,发出这样的疑问。
2025年,这个以印花与裹身裙闻名的设计师品牌,已在中国开出近50家直营门店,线上更成为天猫奢侈品连衣裙品类的销冠,年销售规模达数亿元。
“买DVF, 只有0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陈婕在接受《21CBR》专访时如是说。
品牌拥有极高的复购率,有顾客十年来持续收藏不同花色、款式与长度的裹身裙。定价在2000-8000元不等的DVF,退货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背后,是陈婕与团队多年来的坚持,也与中国女性的审美意识觉醒相契合。

DVF大中华区总经理陈婕
“DVF进入中国时,恰逢女性开始成长与觉醒。当年有人觉得印花太大胆,不愿穿得显眼。慢慢地,越来越多女性愿意表达自我,不惧脱颖而出。”陈婕说。
她认为,DVF所倡导的“成为你想成为的女性(Be the woman you want to be)”和“爱就是生活(Love is life)”等精神,正与当下中国女性追求自我认同、勇敢表达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在中国运营DVF的15年,对陈婕而言,是从“无知者无畏”到“理性中坚守”的历程。如今,DVF不只是一门生意,更是一场与女性共同成长的使命。
以下为陈婕自述:
深耕中国
当天猫负责人告诉我,DVF今年的整体销售表现突出,我确实有些意外。我们的连衣裙品类一直表现不错,今年女装全线增长。
我一直认为,成功一半靠努力,另一半靠天时与环境因素,后者难以强求。
我不会要求团队“明年必须保持第一”,而是更注重在稳定营收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突破点。相比结果,我们更看重过程中的积累与进步。
今年,团队重心在国内市场,通过在小红书、天猫等平台上有节奏地推进品牌推广,加之各部门对产品与用户偏好的持续洞察与理解,共同推动了业绩增长。
回顾我们和DVF的历程,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最初的十年,我们作为代理商负责DVF在中国的销售和推广工作。 这并非易事。
作为一个设计师品牌,DVF既要保持其独特的品牌基因,又要在本土环境中找到恰当的融合方式。
2020年疫情暴发后,由于中国团队快速响应的高效和能力,我们同步开始支持DVF全球化业务。
这让我们对国际市场的渠道特性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比如,美国以百货公司为主,欧洲偏重批发客户,国际品牌更擅长“全球大循环”处理过季商品。
疫情期间,面临外部环境的挑战,DVF的业务未受冲击,反而逆势上升,与客户之间也逐渐建立起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
如今,我们成为大中华区品牌运营商,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深耕品牌。

进入中国以来,DVF始终面临两大挑战:
其一,中国女性对印花服饰的接受度有限,甚至存在偏见,觉得穿印花显老气。
其二,品牌定价在2000-8000元区间,属于非大众定位。DVF刚进入中国时,“轻奢”概念尚未成形,商场也不知道要将DVF置于哪个楼层。
直至Theory、Sandro等同类品牌陆续进入中国,才共同构建起轻奢女装矩阵,商场开始将这些品牌集中布局,客群逐渐清晰。
第一家直营店于2010年在北京SKP开业,首月销售额突破30万元,次月升至50多万元,第二年破千万,第三年达2000万元,增长迅猛。
这家店的成功,印证了中国市场存在目标客群,只是当时缺乏相应品牌提供产品,DVF恰逢其时,迅速积累人气。
塑造品牌
我们清楚,DVF的客群仍属小众。
我曾向美国团队反馈裙子难卖,连高端客人都认为其是睡衣。总部鼓励我:“这款裙子已卖了近40年,你们要不要再试试?”
这句话点醒了我,让我意识到,品牌的持久性与策略定力。
在之后十到十五年里,坚持将推广重点放在裹身裙上。我们相信,能延续数十年的产品,必有其独特价值,是品牌与女性对话的重要载体。
裹身裙被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正因其具有时代意义与情感共鸣。
DVF能在中国站稳脚跟,本质在于,我们始终明确要向消费者传递什么——不是单纯卖产品,而是塑造品牌。
无论代理时期还是自主运营,我们坚持一个原则:潮流不会改变DVF。
首先,品牌的目标客群锁定30—45岁女性,而非20出头群体——并非她们不喜欢,而是对于部分20岁女性,价格门槛较高。
许多人会在30岁后,家庭事业趋于稳定、自我认知清晰,真正成为DVF的忠实客群。

其次,DVF坚持做印花。
即便静奢风流行,我们也不转向。即使市面上有更符合亚洲审美的碎花设计,DVF始终保持大胆、艺术化的印花风格。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款式、色彩或有微调,但内核不变,关键在于定义“DVF女性”。
从客群画像看,DVF的受众普遍受过良好教育,职业如律师、医生、金融从业者,自我认知清晰,与品牌“Be the woman you want to be”的理念高度契合。
在本地化方面,我们不牺牲品牌基因,也注重细节调整。
比如,国际版型袖长偏长,我们没有简单改短,而是通过翻折设计,兼顾风格与实穿性;裙长上,我们推出135厘米的中长款,避免欧美超长款在国内“拖地如扫地”的尴尬。
我们将欧美大花调整为中等尺寸,更贴合亚洲人身形,平衡夸张感与女性气质;力求在张扬与低调间找到平衡,既保持DVF的个性,也兼顾中国顾客的审美与穿着体验。
我们的团队十分精简,来自终端的信息能第一时间直达总部办公室,因此,我们对运营情况了如指掌,能先一步捕捉终端的微妙变化。
我们与每个区域的销售团队都建有群组,每卖出一件商品,会同步详细信息:
款式、价格、顾客年龄、所在城市以及购买场景——是商务、休闲还是出席场合活动。每周我们与运营部门开会,保持信息同步。
探寻机遇
商品一直是我最看重的环节。
早年作为代理商去美国订货时,我会亲自试穿每一件货品,中国团队总是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才离开。
只有真正熟悉产品,才能准确判断什么适合我们的客群。
我们从产品研发初期就思考:这件衣服能为品牌和顾客的对话带来什么?
供应链方面,DVF长期依托中国供应链。最经典的裹身裙采用250克真丝弹力面料,成本很高。
中国作为真丝原产地,具备原料与成本优势,DVF早期便在此建立了供应链,我们接手后延续了合作。
团队对面料与生产环节十分熟悉,在设计生产中更加精准,降低了试错成本,这也是我们能以小团队高效运作的原因之一。
产品层面,我们希望覆盖女性生活的各种场景。
以裹身裙为例,它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场景适应性强——配拖鞋、高跟鞋或礼鞋,能从容应对度假、上班或晚宴,自在转换角色。
渠道上,我们全部采用直营模式,线上线下同款同价,不做专供款。今年能在618天猫奢品连衣裙中夺冠,是长期积累、水到渠成的结果。
很多人问我,为何选择DVF。其实起初是“无知者无畏”,有机会就做了。
如今我逐渐明白,当下做品牌,远比15年前艰难,需要对市场有准确判断和深度理解,这正是“操盘”的意义所在。
关于未来,我们的工作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
在品牌层面,追求稳健发展,稳中求进,只有这样才既能看清机会,也能预见挑战;数字化运营是接下来的重点,目前线上销售占两成,在轻奢品牌中表现突出。
下半年,我们继续着力培养团队,专攻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让DVF在中国能更好地传递其背后的理念与精神。
在DVF,我们经历了从本土到推进全球运营再回归本土的完整战略循环,也想把国际视野复制于新的商业实践。
去年,我们启动了与一个国际鞋履集团的合作。
未来,DVF会继续深耕中国,寻找更多能与消费者产生深度共鸣的品牌,致力于成为拥有国际视野和全链路运营能力的多品牌管理公司。